你还记得,你当初选择当老师的初衷吗?
9月10日 “教总云相约~宋慧慈老师与你聊”《孩子》线上公益讲座,台湾机车老师宋慧慈一开场就以别开生面的现场LIVE来一段 “梦田” 清唱,以引人深思的歌词,通过感性的歌声,语重心长地一句一句地向大家提问,让老师们想想当时选择当老师的初衷。
老师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
宋老师除了有佳句不断的发送,还以三部极短视频,藉机婉转地让老师们思考教学常遇到的困境的背后,有什么是可以反求诸己的,以精进友善对话和有效沟通。宋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深深触动了在场的老师们,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就如这段佳句:“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会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宋老师以这段佳句让大家再次深思自己的教育信念,你的翅膀在哪里呢?
她说:身为一名老师,需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并找到自己的阳光!所以无论在哪儿、什么天气,也要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
她且又轻轻问了一句:“你的阳光是什么?” 她提醒大家,记得我们自己有阳光,不要失去盼望的心。我不是没办法,只是还没找到好办法。所以,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也不要放弃别人。
提问比给答案更重要
她不断强调:提问比给答案更重要,当我们用好奇心提问,我们也会变得柔软许多。宋老师分享四层次提问的要诀,就是:
- 回应 “记忆” 的客观问题(问事实-消化)
- 回应 “感觉” 的直觉问题(问感受-转化)
- 回应 “诠释” 的引伸问题( 问经验-内化)
- 回应 “创造” 的实践问题,点燃行动愿力(问决定-活化)。
宋老师也不断反复提醒大家:提问有层次,对话便能有深度。在和孩子及家长的互动,究竟是搓到痛处?还是搔着痒处?和他们的对话关键中,我们是否有做到以下几点:
1.设身处地
2.投其所好
3.立即奖励
4.允许各取所需
5.多元评量
6.放下自己的想要,看到学生的需要。
宋老师勉励老师们,和他人沟通要“搔著痒处,不要戳到痛处”。怎么问,对方愿意说,怎么说,对方才会愿意听。先从自己调整起,学习以宽阔的胸襟去接受而非忍受,在同伴中找到异中求同,再从相同中勇敢的往前走。有意见,不代表批评,我们要看到对方背后真正的恐惧是什么?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即使对方是批评,也不一定是反对,我们要看到对方的心情,而不是他的愤怒;千万别让反对演变为敌对,我们有共同的交集,那就是孩子,为了帮助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失去盼望的心。
“好奇心”提问 .“接纳心”倾听.“祝福心”回应
宋老师叮咛大家:和孩子一起面对,用心与孩子对话,用“好奇心”提问、诚实的告诉孩子我们的想法,并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用“接纳心”倾听、相互提出彼此的期望,用“祝福心”去回应,给孩子时间,也要给自己空间。沟通务必要回归到“对话精神”:
1.尊重
2.接纳
3.倾听
4.激励
宋老师表示,激励一个老师, 就等于扶持一个班级和一个孩子, 约等于关照好多个家庭。生命中有些人是来修炼我们的,尊重不同的生命状态, 接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她也分享自己至今还在持续做着三件不容易的事,那就是:做不愿做的事,就叫改变;做没做过的事,就是成长;做不敢做的事,这是突破。
诚如宋老师所说,面对疫情下的教学,大家要勇于挑战改变和接受成长突破,无论怎样,时刻对自己喊话:我行,我可以,不要失去盼望的心,学习从忍受到接受到享受的过程。最后,仅以宋老师的这句话,愿马来西亚的教育同道们能相互勉励:“一起用盼望的心去等待,用柔软的心去接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