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在当局长期强行单元化教育政策,使各族母语教育没有获得公平、合理及一视同仁的对待下,华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在华裔人口稠密及新住宅社区极需增建华小的要求,长期受到无情打压。面对当局不允许增建新华小,甚至连申请华小分校也是在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极力争取下,才有少数几间可以允准开办。在这种不公平且歧视母语教育政策下,华社只能委屈地被迫通过原校扩建或迁校途径,解决学生年年爆满的窘境。

  2. 白小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也在此。在八打灵再也区内,因华裔人口稠密,华小学额不足供不应求,导致包括白小在内的本区几间华小,面对年年学生爆满的境况。白小董事会原先就是基于学生连年爆满,要求增设分校不果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申请迁校。对於白小董事会的处境,华社是可以充分理解的。自今年1月3日开学以来,当赞成搬迁及坚持要在原校上课的双方家长产生矛盾时,教育部不从本区华小不足的事实及教育专业的角度,听取双方家长的理由,设法解决冲突,反而一味回避问题,以权威高压的手段封锁及关闭原校,并以停学通令恐吓无辜的学生与家长,使问题更加激化,这不是文明与民主社会的正常现象。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身为华基政党的马华公会竟然也大力支持教育部的不合理决定,令华社普遍不满,异常失望。

  3. 资料显示,1999年白小原校学生共有1422名,其中360名(占总数的25.29%)学生来自白小所在地方圆约1公里的白沙罗新村及毗邻八打灵17 区及白沙罗达南木屋区,证明白小原校有足够的生源,意味白沙罗社区需要保留白小原校。另外的74.71%共1062名学生,则是远从吉隆坡的敦依斯迈花园(252人,17.74%)、百乐镇(166人,11.66%)及万达镇(250人,17.60%)等地由于附近没有华小而到白沙罗新村的原白小上课,这也足以证明这些地区亟需增建更多的华小。因此,董教总认为,白小部分家长及村民要求“保留原校,争取分校”是合情合理的,有关当局应纠正“一校换一校”的决定,并遵照首相日前声明要落实大选前增建华小的承诺,毋须各别申请,无条件增建更多的华小。

  4. 今年1月6日召开的董教总常委联席会议,一致通过支持白沙罗新村村民及家长保留原校合情合理的要求。这是董教总的集体决定及立场,决不是所谓董教总一小撮人的决定。这个立场也反映了各族人民、各朝野政党(包括马华广大基层党员)、各华团及华教人士的意愿及心声。可是,马华中央宣传局一再地散播并指责这是董教总一小撮领导的决定,且套上“替阵政治棋子”、“替阵统战棋子”、“政治野心家”莫须有的罪名,企图误导及混淆视听,对此,董教总表示愤怒与严正的抗议。

  5. 董教总同时对马华中央宣传局无视白小家长及全体村民争取保留原校合情合理的要求,以及华社保留白小原校的共同愿望,仍然执迷不悟,企图通过偷换概念、形式化推理,频频推售他们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尊重董事会主权”、“董事会要求迁校,不是关闭学校”等等官样文章,妄呈黔驴之技的“结论”,为教育部的错误决策勉力诡辩及支持,深表遗憾。

  6. 董教总对马华中央宣传局在白小事件上一而再提出董教总“不尊重华小董事会主权”的提问深感不解。难道任何一校董事会的决定,不论正确与否,董教总都不能持异议,否则就是“不尊重华小董事会主权”?若这推理能成立的话,这是否意味着马华任何支会的决定,马华总会都不能持异议,否则就是“不尊重支会主权”?况且,董教总作为全国华校董事会的总代表机构,对白小事件的决定,马华有关方面不但不给予尊重,还到处唱反调。在这个事件上,可以看出真正不尊重华校董事部的是马华有关的领导及单位。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