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部把部分2007年度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小学华文组申请者编入国小华文组而引起的争议再度发表文告。
① 教总欢迎政府在国小开华文班,以及在师训学院开办国小华文组
- 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以及在2010年达到小学第二阶段(四、五、六年级)老师具备大学资格的目标,教育部于2004年开始设立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小学华文组,以培训具有大学资格的华小华文老师,并取代之前招收非大学资格学员的日间师训文凭班(KDPM)华文组。
-
自2004年设立以来,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只是通过开办小学华文组来培训华小的华文老师,换言之,所有报读小学华文组的学员在毕业后都是被派往华小执教,这包括教育部在2006年4月招收2007年1月份的学员时也是和以往一样,只是说明“小学华文组”,这意味着,申请者被录取受训后,将会成为合格的华小老师。但是,教育部在2006年12月22日公布录取名单时,却突然将学员分成“小学华文组”和“国小华文组”,引起了学员的疑问和不满,才会造成此次的问题。部分被录取进入国小华文组的学员表示,他们当初申请是为了成为华小教师,但教育部却在完全没有照会他们的情况下,安排他们进入国小华文组,不符合他们原有的意愿。也有一些学员反映,当他们致电或亲自向教育部询问时,当局不但没有加以解释,反而还不负责任的表示“若你不要还有很多人要”,这不但让学员不满,也再次对他们造成打击。而教总这几天就接到70位国小华文组学员的上诉要求换到小学华文组,以便能够在华小执教。这些学员当中有23位(33%)还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
作为负责任的教育团体,教总有义务向教育部传达这种不妥当的处理方式,以及反映申请者的意愿,以确保当局能够关注和加以改善,进而促进华文教育乃至国家教育的顺畅发展。与此同时,既然教育部在招生时并没有说明有国小华文组,那么在华小目前还缺乏1000多名合格教师的情况下,教总促请教育部全数将有意成为华小教师的国小华文组学员调到小学华文组,以符合申请者的意愿,并确保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不会进一步恶化。
-
事实上,此次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教育部作业不透明,没有对事情交待清楚所引发的。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事件继续发生,教总认为教育部师训组在招生时必须清楚列明整个课程的详情,包括申请的组别,例如清楚列明华小华文组及国小华文组,以及所要录取的人数,以让申请者依据本身的意愿来作出选择。只要过程透明、公正合理,相信就不会发生种种不必要的问题。另外,既然已设立了国小华文组,那么为了更加明确,以及避免任何人为的偏差,教育部应该把现有的小学华文组直接改为华小华文组,以免一再出现模糊不清的诠释。
② 教总吁请政府在培训国小华文师资的同时,也必须公平对待华小师资的培训
-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华小在2007年新学年缺乏1645名合格教师,而需要临教来填补。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日前的宣布,当中将有690人非大学资格临教被录取参加假期师训班(学员只有在学校假期才受训,平日则在学校教书),这意味着华小实际上还有955个合格教师空缺。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华小平均每年有800名教师退休、离职或深造来计算,因此保守估计,华小在2008年新学年将缺乏1700多名老师。但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小学华文组只录取300人(将于今年12月毕业,2008年1月执教),这根本无法解决目前华小师资短缺问题。而且年复一年,华小所需要的老师也会逐年增加,若不给予关注,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
事实上,从2004年开办至今,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小学华文组的录取人数有减无增(表一),尤其是今年的录取人数更是从往年的400多人减少到300人。对于教育部在华小尚缺千余名教师的情况下,不但不增加录取人数,反而还减少了100名华文组学员的做法,教总深感不解,因为这将进一步加剧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教总吁请教育部根据华小实际的需求增加华文组学员,也重申,绝对不能够因为要培训国小华文老师而影响华小华文老师的培训。
表一:2004年-2007年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小学华文组录取人数
年份
录取人数
2004年1月
440
2005年1月
409
2006年1月
409
2007年1月
300
-
事实上,每一次的华文组申请者都很多,例如在今年的招生就有820位是符合条件的华文组申请者,但却只录取300人进入华小华文组受训,导致华小师资不足问题无法全面解决。为了有效解决华小师资不足问题,以及俯顺广大华社的意愿,教总促请教育部将原本申请华小华文组但却被纳入国小华文组的240位学员全部调回华小华文组,将华小华文组的录取人数增加到540人,以符合华小的需求。同时,为了培训国小华文班的师资,教总也建议教育部师训组在剩余的280名申请者当中,招收有意者进入国小华文组受训,相信这两全其美的方案将能同时解决华小及国小华文师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