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总指华小语文科上课时间比率占了总课时的48%是不恰当的,因为这远远超出世界各国一般小学课程中语文科占全部课时约30%的做法。

教总的回应:

1.1 必须认清华小学习三语的事实 董总必须根据马来西亚的实际情况来看待问题,特别是华小必须学习三种语文的事实,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华小必须学习三种语文,而且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很自然语文科的上课时间就较多。华社,包括董总都对华小生能够掌握三种语文感到骄傲,而且也一再强调这是华小的优势,并要求政府加以肯定。试问,如果不是安排足够的语文科上课时间,会有这样的成绩吗?除非华小不需要强调和重视多语的学习,那么上课时间就自然减少。

1.2 必须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跟从其他国家

事实上,即使是国小只学习两种语文,其语文科的上课时间也是占了总课时的40%,这反映了政府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以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的实际需求。其实,这是教育部整体的课程教学规划,并不是华小的个别问题。如果要修改,就必须从国家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做出根本的改变。但任何的改变,都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需要,而不是盲目跟从其他国家的做法。

今天,在谈论教育课题,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情况,空谈理论,一味以其他国家为例,因为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不适合直接比较。因此,董总发表这样的论点是似是而非,不切实际的。例如在华小第二阶段每周上课总时数是1500分钟,若依据董总所说的语文占全部课时约30%的做法,那么华小用来教导语文科的时间就只有450分钟,若这300分钟用来教导华文,就只剩下150分钟来上国文和英文两个科目,平均每个科目只有75分钟的上课时间,这根本是不足够的。

 

2. 董总重申坚持依据全国七大华团在去年10月19日提呈予副首相的《全国七大华团对教育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看法和建议》中阐明的立场:"反对教育部在华小实行与国小同等水平的国文课程和考试,以及反对增加华小国文科节数,因为这些措施显然在于改变华小母语教学特征,将加重华小学生的负担… …"。

教总的回应:

2.1 必须了解当时拟定备忘录的背景和针对的事项

我们认为必须清楚了解有关备忘录拟定的背景和所针对的事项,不能够以偏概全。

有关的备忘录是针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中阐明,从2014年起,华小四年级开始采用国小的国文课程,而且在放学后为有需要的学生增加每周5小时的额外国文课时间。若再加上教育部计划从2014年开始,把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节数从每周180分钟增加到270分钟,那么华小每周将上570分钟的国文课,占了总数的31%,情况非常严重。由于政府当时并没有公布第二阶段正式的上课时间表,只是概括性的表述,以致华团无法对上课时间作出具体的建议,因此,华团在备忘录中就针对当时整体的情况,表明反对增加国文科的节数。

2.2 必须根据最新情况的演变而作出适时的调整

不过,随着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各源流小学第二阶段的上课时间表,让大家明确了解各个科目的时间分配,我们就能够详细加以研究,并对华小的时间表作出具体的建议。与此同时,教育部也表示华小和国小将继续采用不一样的国文课程,并由家长自行选择孩子是否接受额外的国文辅导班,因此我们就能够结合最新的演变,来进行思考,以针对教育部建议的华小第二阶段时间表,作出具体的反建议,寻求最好的方案。

在教育部公布的新时间表中,随着英语教数理科的政策全面取消后,华小将多出120分钟原本用来教导英文数理科的时间。而教育部的做法就是直接把其中的90分钟增加到国文科,即从目前每周180分钟增至270分钟;另外30分钟就加到英文科,即从目前每周120分钟增至150分钟。

我们在考量了华小第二阶段各个科目的时间分配及华小在教学上的实际需求后,认为国文科增加到每周270分钟是过多的,不符合华小的需求;而英文科每周只有150分钟则是太少,也同样不符合华小的需求。

事实上,上述分别增加到国文科的90分钟和英文科的30分钟,原本就是英文教数理科的时间,因此,理论上应该全部加到英文节数,因为华小向来就面对英文科节数过少的问题。不过,若全部增加到英文科,其上课时间就从目前120分钟增加到240分钟,比国文科每周180分钟还多,这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就反建议把其中的90分钟加到英文科,使到英文科从目前120分钟增至210分钟;而另外的30分钟则加到国文科,即从目前每周180分钟增至210分钟。国文和英文科同样每周210分钟是比较平衡的安排,不但符合教育部"巩固国文加强英文"(MBMMBI)的政策,而且也符合华小的实际需求。

2.3 董总和教总早在80年代就争取增加华小国文科和英文科节数

事实上,早在教育部于80年代开始推行小学3M课程时,董总和教总就针对华小国文科和英文科节数过少的问题,一再要求教育部增加国文科和英文科的节数,以提升华小学生的国文和英文程度。当时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科是每周150分钟(5节),董总和教总当时就要求教育部增加国文科节数至210分钟(7节),但却一直都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接纳。直到政府于2006年在小学第二阶段开始落实英文教数理政策时,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节数才增加到每周180分钟(6节)。

所以说,现在我们建议教育部增加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科30分钟至每周210分钟(7节),其实只是延续董总和教总过去一直以来都在争取的目标,以符合华小的教学需求。其实教总在去年10月2日发表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看法和建议中,就明确提到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最多可以增加1节至每周210分钟的建议。

2.4 在教育部规定各源流学校上课总时数的框架内争取最符合华小需求的节数安排

另一方面,大家也必须了解,各源流小学第二阶段的上课总时数是1500分钟,除了语文科因为各源流学校以各自的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及回教教育/道德教育因为回教学生必修的问题,使到各源流小学这些科目在上课时数的安排上有所不同外,其他的科目,如数学、科学、体育等,都因为是采用相同的课程纲要,因此上课时数都必须一样。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够在语文科及道德教育的上课时数上作出调整,而其他的科目则必须各源流学校一致。(详情请见所附上的时间表)

有鉴于此,我们就根据这个上课时数安排的基本框架,以及最新情况的演变,来思考最符合华小实际需求的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策略上的需求,以加强争取的机会。经过全面的思考后,我们最后作出了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和英文科各增加到每周210分钟的建议。

2.5 办华教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对我们而言,在华教的争取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演变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在不影响华小特征和华文教学的大原则下,争取到最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华教权益的工作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所根据,实事求是,特别是必须清楚了解华教所面对的问题,包括学校在各方面运作,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脚踏实地做好本分,而且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

 

3.针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看法

我们认同《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重要性,而且自大蓝图公布以来,就积极展开各项工作,包括和教育部长及教育部相关部门举行多次对话,以确保大蓝图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并极力捍卫华教的权益和地位。目前,我们还在进行展开各项相关的工作,包括促使教育部尽快公布大蓝图的定稿。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处理华小第二阶段上课时间表的事宜,因为华小第二阶段上课时间表将在7月份定案,以在2014年开始落实。有鉴于问题的严重和迫切性,因此我们必须马上加以处理和争取,以确保新的时间表符合华小的实际需求。由于新时间表的落实,对华小影响深远,因此华社必须非常关注,并反对不利华小的时间安排,以免影响华小的正常运作,进而破坏华小的特征。

基于以上的事实,教总并非如董总所说:"没有认清教育大蓝图的最终意图,而孤立和片面的只看到其中一些课题,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和个别问题上。"

各源流小学第二阶段的上课时间概况
各源流小学第二阶段的上课时间概况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