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拿督蔡智勇日前表示,在2015年财政预算案中,分别有100亿令吉的行政开销拨款给8千300多所国小,以及24亿令吉给1千294所华小,每所华小平均可获得180万令吉,每所国小平均只有130万令吉,因此,政府没有边缘华小。教总对此深表关注,并认为副部长的谈话具有误导性,特发表文告如下,以正视听:
- 教总表示,政府对所有学校的拨款分成两种,即“行政开销拨款”和“发展拨款”。这当中,“行政开销拨款”是按照学生人数作为拨款的标准,无论是国小、华小或淡小,都会在同一个准则下获得对等的“行政开销拨款”,以作为缴付水电费、电话费、购买教具,以及其它教学和行政开销的用途。
- 基于各源流学校的“行政开销拨款”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因此,各校所得到的拨款在比例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出现差别。有鉴于此,对于蔡智勇副部长所公布的数据,指每所华小平均获得180万令吉,而国小平均只获得130万令吉,并以此证明政府没有边缘化华小的谈话,教总深表惊讶,因为这和实际的情况不符。事实上,如果每一所华小每年真的可以平均获得180万令吉的拨款,就不需要像目前这样辛苦去筹款了,因此教总促请蔡副部长进一步说明有关拨款的详情,包括是否涵盖了老师的薪金等等,让大家了解真正的情况,以免引起混淆,并造成误导。
- 此外,根据教育部截至今年1月31日的统计数据,全国只有5千863所国小,这和蔡副部长指全国有8千300多所国小,也有很大的出入。蔡副部长有必要对此作出澄清,以免造成误导。
- 事实上,华社并没有针对政府在行政开销拨款上的处理方式,因为各源流学校都是依据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华社一直以来所针对的是政府在发展拨款上不公平的处理方式。政府给予各校的发展拨款,是作为重建校舍、扩建校舍、维修校舍、购买桌椅及其它硬体设备的用途。在这方面,华小一直以来都很难获得政府拨出足够的款项,以作为学校硬体设备建设的用途。
- 在政府不公平的教育政策下,造成数十年来全国各地的华小被迫自行筹款建校,或者进行维修及其他硬体建设的工作,以确保华小得以继续稳健成长。保守估计,华社每年至少必须筹募的数额逾亿,在这方面,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校长和老师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事实上,政府给予华小不足够的发展拨款,无法应付华小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才是华社真正不满的地方。
- 以《2015年财政预算案》为例,虽然华小的数目和学生人数比起淡小、教会学校、寄宿学校、玛拉初级理科学院等都来得多,所需要的发展开销也肯定比较高,但华小却只获得和这些学校同等数额的5千万令吉拨款,这肯本无法解决华小的实际需求,而且就整体的拨款而言,华小所得到的拨款比起其他类型学校来说,是相对的少。因为每一所华小平均只有3万8千令吉的拨款,而其他类型的学校却能够获得高达9万5千令吉至100万令吉的拨款。这也彰显了华小的发展一再被忽略,无法公平享有政府的教育资源。
- 教总认为,蔡副部长身为马华的领袖,应该非常清楚华小长期面对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拨款,而被迫自行筹款的困境,以维持学校健全发展。因此,蔡副部长不应该把行政开销拨款和发展拨款混为一谈,并以此来证明华小没有被边缘化,这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并企图掩饰政府不公平对待华小的事实。教总对此深表遗憾,并促请马华会长理事会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