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当今大马》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157171  

笔者于上一篇文章〈华小的底线,进一步退三步〉中指出,华社的共识是华小不能变质,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传统不能动摇。

在"不谙华文师资调派华小"风波中,高官与领袖们仅仅捍卫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教学的举动,无异于进一步退三步,不但算不上功劳,还得为沦陷的华小三至六年级国文教学负责。

姑且退一步思考,找回2001年的内阁记录,证明内阁曾经同意华小一二年级国语教师必须拥有双语资格,整个问题就解决了吗?类似戏码,在未来几年就不会再重演了吗?

师资培训是暗潮汹涌的源头

事实绝非如此,肿瘤仍潜伏在华教脑中,伺机而动。众所周知,师资培训,尤其是师范学员的录取制度,将直接左右未来的华小师资情况。

就目前的制度来说,华小师资主要由两项课程培训,分别是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与教育学士课程(PISMP)。大家只要仔细看一看两者的学员录取条件,必然胆战心惊,为华小的前途忧心。

先看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此课程分三个主要组别:国小组(SK)、华小组(SJKC)和淡小组(SJKT)。顾名思义,每个组别都为各源流小学培训师资。各组别之下设有数门主修科目,供申请者选择。

华小组未列须谙华文资格

在华小组之下,就设有诸如国文、英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与特殊教育等科目。然而,在这些科目的录取条件中,都没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华文资格。因此,申请进入华小组培训课程的学员,极有可能是不谙华文者。

以彭亨州一所师范学院为例,据悉,里头2010年6月开办的华小组国文班,20多位学员全都是马来同胞,都不具备华文资格。而在玻璃市一所师范学院内,同时期开办的华小组国文班,10位学员中8位是马来同胞,2位是印度同胞。

再看教育学士课程(PISMP)。此课程也同样分三个主要组别,为各源流小学培训师资。华小组底下共有16个科目供选择。根据教总网站2010年2月的资料,国文、英文、科学、数学和美术的申请条件中,都没列明申请者须具备华文资格。

据悉,芙蓉一所师范学院2010年6月所开办的华小组科学班、华小组学业辅导班、华小组英文班和华小组数学班,当中部分学员都不具备华文根底。同一所学院开办的华小组国文班,全班20位学员中19位是马来同胞,另1位则是印度同胞。

不谙华文"华小组"学员成隐忧

从上述的资料中,不难发现,教育部录取的所谓"华小组"学员很多都不具备华文资格,其中大部分更是友族同胞。然而,这些不谙华文的"华小组"学员在毕业后都将名正言顺被派到华小执教。试想,到时会有多少不谙华文的师范学员堂而皇之涌入华小。届时,华小中不谙华文教师执教的科目,恐怕就不仅仅是国文了。长远来看,甚至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华小只剩下华文科教师是具备华文资格的。到时,除了华文,其他科目将以什么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如果有一天,华小只能保持单一华文课用华文教学,华小还是"华小"吗?当这批挂着"华小组"招牌的不谙华文教师完成培训,华小又面临严重师资荒之际,华小还有条件拒绝这批教师的进入吗?生米已煮成熟饭,华社到时还有谈判的筹码吗?华小,还能够免于变质吗?华教的最后一道防线,还能撑下去吗?

沦为一种手段的国小华文班

除了华小组的师资培训制度,国小华文班亦值得密切关注。自2006年起,政府开始在国小开办华文班,并通过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大量培训相关师资,并调派到国小执教华文。让友族同胞有机会学习华文,本是好事一件。然而,近年来国小华文班的情况有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在小学新课程(KSSR)推行之下,国小华文班的上课时间由每周150分钟,锐减至90分钟。此外,华文教学也被安排与阿拉伯文(Bahasa Arab)教学同步进行,让学生二选一。即是说,选择上阿拉伯文课的学生就不能上华文课了,反之亦然。国小以穆斯林学生居多,阿拉伯文又是穆斯林的宗教语文之一。毋庸赘言,国小学生一般上都会选择阿拉伯文。一些国小的校长甚至规定,穆斯林学生必须学习阿拉伯文。可想而知,选择华文班的,就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华裔与印裔学生了。

此外,国小的华文课也被安排在正课之后,一些学生在正课后还有课外活动或补习,就直接打道回府,不上华文课了。倘若某国小的华裔与印裔学生都选择阿拉伯文或选择不上华文课,抑或是该校完全没有华裔与印裔学生,国小华文班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开办。到时,这些在师范学院主修国小华文的教师,最后也只能在国小执教其他科目,沦为一般的国小教师。从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这岂非白白浪费了师范学院对其进行的专业培训?

政府一边厢广泛录取学员,大力培训国小华文班师资,对友族学习华文似乎极度重视;另一边厢却又删减国小华文班的上课时间,将华文课的授课时间都排到正课之后,更让阿拉伯文与之同步进行,尽显对国小华文班的漠视。在如此前言不对后语的吊诡举措下,一批批华文师资就这样被输入国小,教不成华文,倒成了一般的国小教师。

"一个大马"的大同世界

在整个师资培训制度与国家教育政策的驱使下,一边厢,一批批不谙华文的"华文组"师资(大部分为友族同胞)将逐渐涌入华小;另一边厢,一批批深谙华文的"国小华文组"师资也将同时进入国小。如此趋势,究竟传达着什么样的讯息呢?眼前的电视、耳边的电台、手上的报章,听着看着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一个大马",笔者若有所悟。

数年后,马来西亚教育界将正式成为"一个大马"。大家会在华小见到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也会在国小见到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大家上同一种课程,用同一种课本,操同一种语言,这不就是政府所谓的"一个大马"吗?那个时候,国小、华小、淡小,已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终于无法辨认……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