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光华日报》社论 2011年8月11日

根据教总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政府在1999年大选批准新建6所华小,2008年大选也批准新建6所华小,从1999到2008年的非选举期间另外批准兴建4所新华小,总共是16所,但至今仅完成了8所,3所在兴建中,5所仍无着落。

这份名为《华小建校和迁校概况》的报告也揭露在大选期间华小获得批准迁校的数据,99年大选获准迁校12所,2004年17所,2008年13所,非大选期间(99至08年)33所,总共是75所,但至今仅54所完成迁校工程,21所未完成。

教总的报告也指出,虽然有华小获准兴建或搬迁,但仍然面对一些有关方面种种阻挠,令华小的建校或搬迁不能顺利完成。其中,华小在建校或搬迁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必须自力更生自寻校地及筹募建校经费。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总的来说政府这些年来也在华小建、迁校的问题上有做出一些改善,如2008大选拨出9500万供兴建6所新华小及搬迁13所华小。

以上纪录显示,政府往往会配合大选的到来派红包给华社,因此在新届大选跫音接近之际,国阵政府会不会像往届大选一样宣布一些对华教有利,包括批准新建华小或迁校等利好消息,再次成为华教人士及全体华裔的注目焦点。

其实,华小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教育重要一环,其地位在国家宪法下亦获得保障,但华教要等到5年一届的大选才会获得政府批准兴建新华小或搬校,抑或是提供发展基金,是令人感到悲哀的,诚如教总在报告中这么说:“只需拿华小跟国小的遭遇比较,立即可以发现华小在政府政策下是处于“二等地位”!

狭隘的政治及种族思维,是华小在建国逾50周年后仍然遭遇不平等对待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央政府有时会对华小额外施恩,但有关部门里头的“小拿破伦”官员在执行时对华小的蔑视偏差,经常出现阴奉阳违现象,导致华小面对的难题一日拖一日,鲜少获得圆满解决。许多爱护华小的人士不禁在问,为何华小不能像国小一样,获得同等的对待呢?

华裔要求的其实很简单,跟教总目标完全一致,即希望政府能从发展全民教育的角度出发,按照华裔人口增长比率和社区要求,制度化增建华小,有关经费必须由政府全权负责,在新的政治气候下,等到大选来临才为华小做点事,已经不符合时宜及要求了。

政府既然认同华人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也认同华小还有淡小确为国家栽培了不少人才,政府理应俯顺民意,在华淡小的发展上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让各源流小学能够在落实2020先进国宏愿的实践上,一起扮演更有效的角色。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