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2011-08-18
http://opinions.sinchew-i.com/taxonomy/term/18

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为甚么老是改来改去?为甚么老是改了之后,又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英语教数理政策,先是未经深入探讨,就霸王硬上弓,以“提高英语水平”为名,在全国中小学匆匆强行实施,而后在争议不断声中推行了6年之后,又于3年前宣布,从2002年开始分阶段废除,并订下了2014年全面恢复中小学用母语或国语教数理的最后目标。

事实上,当初反对英语教数理最激烈的,是一些以国家语文出版局为首的马来教育团体,他们认为英语教数理的政策是"开马来语文的倒车"。至于华社,则只是坚持小学阶段应采用母语教学,但并不反对国中实施英语教数理的政策。

所以,3年前的教育政策大转弯,其实和华社的期望是有所落差的。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上正确,教育上错误的决定。

过去3年来,我们看到教育部一方面不断地表明政府要维护"提高国语地位"的既定政策,另一方面又反复地强调政府要"强化英语教学",似乎是要鱼与熊掌兼得;于是乎,各种配合"提高国语地位和强化英语教学"的措施纷纷出炉,但其实质的效果如何,我们无从知道,而"老师工作更累、家长疑虑更多、学生压力更大"的后果,却是显而易见。

必须指出,民间其实由始至终都不反对政府提高国语地位及强化英语教学,只是不希望教育部病急乱投医,朝令夕改;更不希望教育被政治所捆绑,以政治正确为标准,或在教改的背后暗藏某种意识形态的议程。

英语教数理政策一改再改,一下子强行实施,一下子分阶段废除,一下子又"还在研究是否让一些学校自行决定要不要继续以英语教数理",过程就好像是坐过山车,大起大落,教育改革的决策搞到如此反复、多变和令人难以捉摸,不只暴露了我们的教改决策缺乏事前的深入研究、探讨和试验,也凸显我们的教育政策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规划,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了全国师生的困扰与压力,使老师们充满无奈与无力感,广大的学生则成了教改的白老鼠,教育理念也因此变成了一种奢求。

教育当然不能一成不变,但短短十年内一改再改,唯一不改的是学生的压力,唯一不变的是数理和英语的水平停滞不前,这样的结果,拜托,请不要再上演了!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