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宝卿‧《星洲日报》主笔‧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http://opinions.sinchew-i.com/taxonomy/term/7

毕业即失业,这是经济不景时期,大学生在社会商界谋职碰钉子后常感叹的一句话。教育领域也有经济不景的困扰吗?

为何1千600多名接受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的未来教师,毕业5个多月了还处于“失业”状况?

尽管他们这几个月来不断向教育部询问与投诉,不是被应酬几句,就是如石沉大海,毫无动静。教育部官员有没有想过,5个月没收入,要人如何活下去?

8月初,此事经媒体张扬后,教育部说待开斋节后会公布解决方案,要毕业生给他们时间。开斋节已过了一个半月,解决方案在哪里?

教育专业重视以身作则,教育部官员一再失信,如何能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楷模?

KPLI课程是为了落实未来各源流小学师资都具备大学资格的目标,用意良好。大部份毕业学员准备被派到华小执教,也有一些会派到小学教华文。

KPLI毕业学员的素质不必受到质疑,他们虽然只接受1年的课程,但申请资格很严苛,例如年龄在35岁以下、大学文凭须受公共服务局承认、马来文优等、选修科目组别须与在大学选读的科系相近,还要身心健康等等。

即使符合各项资格,还要经过笔试、面试,申请者的沟通技巧、个人特质、修养及对教师专业的态度等等,都成了考核的条件。

换言之,这些学员就像《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般,历尽严峻考验才考获当教师的资格。

这些学员毕业后就应当立即派到各小学去任教,填满师资空缺,而不是让他们赋闲在家,惶惶不可终日,并且浪费国家人力资源。

尤其是许多华小多年来面对师资短缺、临教难找的问题,迄今无法彻底解决;教育部宁放任1千600余名未来教师在家当蛀米虫,也不立即把他们派到华小执教,两种情况鲜明对照,莫不让人深感讽刺。

由此看来,教育部一些所谓改革计划,乃是一些官员的即兴之作,并没有事先做好实际的规划工作,才会出现"准教师毕业即失业",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