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 名称: 理所当为:成就公平正义的社会
作者:洪兰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页数:268页
ISBN:978-983-9272-62-8
定价:RM 22.00

精彩内容:生前一粒豆,胜过死后一束花 1     2     3

内容简介:
谈德行:用钱衡量的社会使人误以为金钱是一切,其实真正使社会运作的是荣誉感、责任心、自我期许和成就感。知识不停地在更新,教条不断地被推翻,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藏。

话教育:不论什么行业,只要找到卖点就会成功;人也是一样,只要放对了地方,能力能够发展出来就会出头。文明社会应该尽量让生命是一场公平的竞争,而教育的责任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实践。

论学习:带来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所以态度决定命运:一块大石头顶在头上会灭顶,踩在脚下却是垫脚石。你想做,你会找到方法,你不想做,一定也找得到藉口。

道家国:想要文明的社会,我们就得尽文明的义务,那个义务就是参与、不置身事外。要享受民主,你要尽民主社会公民的义务;要享受自由,你要尽自由社会公民的责任。如果不参与,就不可以批评做的人,因为你已经弃权了。

作者简介:
洪兰

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作博士后研究,于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后任教于中正大学、阳明大学,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前后去过台湾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除积极投身科学生根及阅读推广工作,十多年来致力于译介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书籍,已翻译四十多本书,并于各大报章杂志发表文章,相关写作专栏已集结成十五本书,曾获选为金石堂书店年度出版风云人物。

洪兰作品集

【远流出版】
《讲理就好》(2001)
《打开科学书》(2004)
《知书达理》(2004)
《理应外合》(2005)
《良书亦友》(2006)
《通情达理》(2008)/教总简体版
《顺理成章》(2009)/教总简体版
《理直起平》(2010)/教总简体版
《理所当为》(2011)/教总简体版

【天下文化出版】
《欢乐学习,理所当然》(2008,2004)
《见人见智》(2006)

【天下杂志出版】
《大脑的主张》(2006)

【信谊出版】
《科学教养与学习——如何用对的方式教孩子》(2009)
《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2009,2004)/教总简体版

洪兰教授译作:点击

推荐序:

情归斯土斯民——洪兰为所当为
/余范英

正义原则要想在一个社会中通行,关键是人们能否接受它、相信它,它牵涉到道德心理学和正义感的形成。如果众人没有正义心理的氛围与文化环境,则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遑论公平。(节录自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即公平的相对稳定性")

认识洪兰是在二○○一年底诚品的书架上,刚出版的新书《讲理就好》是评论与专栏的结集,书名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当时尚在《中国时报》服务的我看到台湾社会每到一个转型阶段,因急速发展充斥对权势和机巧的妥协,功利思维扩张压缩了视野的宽广,抹杀对人、对环境的尊重与珍惜,意识形态在认同分歧下,不断被分类被选边内耗,公共论述式微,报导与评论大幅压缩,理性精神荡然无存,知识分子虚幻漂浮,一个"乱"字了得。

《讲理就好》是一帖清凉剂,洪兰清新而敏锐的观察,以认知心理学者浅显的文字为社会乱象与迷思做深刻剖析,以扎实的医学背景就不同的科学案例描述人生百态与沉痾,包容与化解社会怪戾之气,简而易懂的讲究竟说道理,使我眼睛为之一亮。一通电话寄上我的仰慕,邀约共同筹划"公与义与理性空间"研讨会为教育分组的召集人,结缘因此开始。

洪兰主张每个世纪赋予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挑战。在信息科技的时代,信息增加了一倍又一倍,科技进步缩短了地域的距离,但并没有缩短人心理的距离,唯有人类一些不变的价值观才能稳定这"忙"和"乱"的社会,方能"乱中有序"。

她推动阅读、落实生命教育、培养创造力,与曾志朗一起推动教改,认为"教化"是要活用生活上的智慧,而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十多年来,她翻译心理学、认知科学丛书,写专栏、做巡回演讲、培育边远地区志工服务团,推动终生学习,她积极的作为将一天当两天用,是投入公益、追求有意义的生命的实践者。她在中央大学成立认知科学研究所,做田野调查、做实验追踪,引进世界新观念。洪兰言行一致,热情积极,热爱从事科学研究,热情实践教育推广,在科学验证里投入知识分子的社会参与,坚持人性良善的基本价值,渴望建立互助互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在选举与政治暴力语言充斥下,找回对心灵平静的向往。

洪兰之怒,我有过现场经验,那是中国希望小学的全国年度聚会,曾赴海南岛一同出席。崇尚教育与学术无国界的她,是早期参与推动中国教育普及的海外热心人士,也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海峡两岸研讨会争相邀约的学者。

当天,她主讲的是认知心理学、脑科学与中小学教育的新概念,七、八百人的大讲堂,坐满来自全国及当地的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们。先进的脑科学研究及发展,在一张一张投影片的解析下,一个接一个的研究案例和世界先进国家教学实验成果,殷允芃和我在台下全神贯注,是新知的震撼,是内容的扎实丰富,是洪教授竭尽心智的倾囊相授,是仔细讲解的感动,我们都正襟危坐地听着。

然中国有些朋友们乖乖地坐了半场,后半场就开始骚动起来,有接电话的、聊天的、另开讲的,都坐不住了。突听洪教授一声:"请不要讲话!""请尊重我的演讲,也请尊重其他在场听演讲的朋友,我远道而来为每一张投影片都花了数小时和过往许多的经验和研究,更不要说其他学者多年累积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与你们分享、对你们有贡献。我不厌其烦唇干舌燥地讲,如果你没有兴趣,干扰了别人也不尊重我,请你们出去!"

果不其然后来在台湾也碰到课堂吃鸡腿这般不知她辛劳和热血的学生,她始终如一的真性情传授方式,终究是为社会大环境能培育更多有心有使命感的下一代的自我驱使与用心。

脚到心到手到,落足于台湾各角落,由偏远地区、原住民部落、监狱更生人辅导项目,力行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尽最大程度的帮助改善"最不利者"群体的利益。十行稿纸写不断,篇篇专栏一字一句,她累积的《讲理就好》已是进入第九本,十数个年头,热切不变的心,参与愈深刻的她开始对这国与家也有独到见地,犀利如旧,她开始也有了她的政论。

她说:一个政府若要有领导力,它的组织一定要了解核心使命是什么,知道了,了解了,才会去实践,而组织必须完成使命,否则就像没舵的船,无所适从。她引用美国前国务卿鲍尔之言说:"使命使人力争上游。在政府机关中,执政者的理念一定要先明确说出来,使它变成执行者的使命,上令才会下达。使命必须贯彻到组织的各个层级,让每个公务员都了解政府在想什么。使命必须清楚、直截了当、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使命必须可以达到、让执行者可以完成。一个政府只有得到所有人民的信任,人民才会追随你。"

她鼓励公民社会的参与是一种态度,必须主动积极,而不是坐着等别人分配,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享受民主就要尽民主社会公民的义务,参与不置身事外,不姑息养奸,人间应有正义。要享受自由就要尽自由社会公民的责任。如不参与就不可批评做的人,因你已弃权了,为此她跑断腿也要为"公与义"伸张尽力。

从《讲理就好》到《理所当为》,洪兰力行她的坚持,走过她的学习,挑起她的责任,源自她出身一个清苦而扎实的家庭,父母的身教形塑了她的品德。母亲常说只要肯学没有什么学不会,挑水下田,支持六个女儿自立于社会,勤奋与节俭常反映在她的穿著与朴实的背包身影中。她挚爱的父亲在送她赴美求学时,传授半生南洋生活的血泪体验,在别人的国家要认命,碰到挫折是本分,不要抱怨才有时间把精力花在解决问题上,为保存民族文化要有理想有风骨,所以洪兰认为人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为所当为。

能为洪兰写序,重新检阅她过往的文章和阅读她的心路历程,回顾她走过的点点滴滴,尊敬她的认真与执着,深庆得交益友,也注入我等对社会尚有期待的热情与勇气。

【推荐者简介】余范英,美国史丹福大学理学硕士及企管硕士,现任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华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史丹福学术基金会董事长、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国土规划召集人。资深报人,曾任中国时报文化事业集团副董事长,工商时报和中时晚报发行人。著有《大河的故事─淡水河之歌(续篇)》等书。

自序:
追求有意义的成功人生

这本书收集的主要是二○○九到二○一○年间在联合报、国语日报及天下、远见等杂志所写的专栏。回顾这两年来社会的变迁,深感生活越富足,人的精神层次越空虚,尤其年轻人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做什么。

智育挂帅的结果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但没有"士"的精神,连做人都不会了。从比中指、挡救护车的台大博士生,不让座还打人的清大学生,捡到同学的钱要求留置金的成大学生,到在旅馆床上点蜡烛为女友庆生,却把旅馆烧掉的交大学生,让我们看到精英大学的学生连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都不懂。这是国家的隐忧,因为品德是立国之本。

十九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山谬‧史迈尔斯(Samuel Smiles)就说:"一个民族若是缺少了品格的支撑,就可以确定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更说:"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于它人民教育的程度及品格的高下。"写《神曲》的但丁(Dante Alighieri)甚至在八百年前就看到了"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点,智慧永远没有办法弥补道德的空白"。当台大法律系教育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现在在监狱中服刑时,为什么我们还是看不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还在追求考试一百分?

另一个国家的隐忧是我们的孩子不快乐,虽然大部分台湾的孩子衣食无缺,但是心里的感觉是不幸福的。儿福联盟最近请孩子用一个词来描述他的家庭,结果孩子写出的是:我家像压力锅、我家是核爆厂、我家像监狱、我家是地狱、我家冷冰冰、我家像旅馆、我像流浪狗……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字眼,竟然出自国民所得高达一八六○三美元的未来主人翁口中,国家的前途怎么不令人担忧?

一个社会是否幸福不在它的国民所得和经济能力,而在社会的和谐与家庭的温暖。最近社会关注的霸凌事件其来已久,只是没有上报而已。幸福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文明社会应该尽量使生命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显然,我们的社会还差得很远。

过去,我们一直把成功定义为"赚大钱",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这是一个错误的定义,因为永远有人钱比你多,事业比你大。现在许多企业家开始回归到孔孟思想,用四书五经的道理来经营企业,表示有识之士已看到了钱越多、精神越空虚的危机,既然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那么,现在用一部《论语》来管理公司看看。物极必反,中国社会在经过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后,又回到孔孟学说的"诚信"上,是一个转机,因为没有诚信的快乐是短暂的、地位是虚假的、竞争是必败的。

若是我们将成功定义为"有意义的过一生",那么考一百分、挤明星学校窄门的压力立刻减低,因为每个人对他如何有意义过一生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个定义会使每一个人天赋的能力能够从升学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社会的改变必须从人的改变做起,而人的改变必须从思想教育做起。家庭是最早的教育场所,教改一定要从父母的观念改变起,让父母看到出社会后,念什么大学、考第几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服务的热情与敬业的态度。我们更要让老师看到教育应该为学生出社会做准备,当企业需要的是德智体群美兼顾的人才时,不要还在用分数判定学生的高下。

英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是很对的,一九六九年,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习得的无助"的实验到现在还是经典,不要使天真烂漫的孩童进入学校,经过我们教育制度的蹂躏后,出来变成沮丧无助、愤世嫉俗的青年。目前基本学力测验的没有区辨力,错一题可以从第一志愿掉到第三志愿是学习痛苦的元凶。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人的观念改变,愿意跳出传统"成功"的窠臼,孩子是可以幸福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愿孩子再蹈自己的覆辙,受他所受过的苦,愿意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的孩子,愿意用"让他有意义的过一生"来引导孩子性向的发展,是一道曙光,让我们看到希望。

西谚说得好:"没有人可以做所有的事,但是每个人可以做一些事。(No one can do everything, but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不要求立竿见影,抱着做多少算多少的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要坚持做下去,总有成功的一天。"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不走,永远到不了,走了,总有一天到达。希望,带给生命力量。

最后,一本书的出版,背后一定有很多人的努力,我很感谢李珀校长、张杏如执行长、李志勋、邱白伶、孙智秀、杨慰芬、苏玉枝等好友,让我不上菜场而有饭吃。还有一个人,不想感谢又不得不感谢,那就是我先生,他不帮我做家事,但也不叫我做家事(要来我家得三个月前预约,让我有时间打扫),使我可以把洗碗、擦地板的时间拿来写文章。

人生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人不可能什么都有,所以如何选择很重要。不过,无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只要它是有意义的,这一生就没有白过了。

目录:
推荐序/情归斯土斯民——洪兰为所当为 余范英
自序/追求有意义的成功人生

第1篇 德与行
1 生前一粒豆,胜过死后一束花
2 自己怎么看自己才重要
3 金钱买不到动力
4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5 好品行需要时时提醒
6 仿冒品代价高昂
7 "多做一点"的用心
8 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到生命的意义
9 人活着一定要有尊严
10 从动手实做中修行
11 从小养成好习惯
12 只要不放弃,无所谓宿命

第2篇 育与教
1 活的教材,活的教法
2 父亲的影响力
3 人要的是放对位置
4 打破分数的迷思
5 教孩子怎么"想"
6 多给些掌声,少打点屁股
7 卖肉桂精油的校长
8 用欣赏代替挑剔
9 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好好做
10 孩子只要跟自己比
11 珍惜自闭儿的纯真
12 教养孩子无他,参与用心而已
13 将孩子带进科学之门
14 教育问题不能靠立法解决

第3篇 人与我
1 助人为幸福之本
2 学学神经行销学
3 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4 创造自己的社会支持
5 "圆"来如此
6 雪中送炭,善念长存
7 年老可以是优势
8 一饮一啄感恩于心
9 社会智能:人际关系的新显学

第4篇 脑与心
1 难破的心中贼:右脑开发
2 同理心女男大不同
3 洗掉创伤记忆
4 左右不分的大脑
5 大脑的创造与框限
6 生死一线脑科学
7 大脑不会说谎
8 放胆打造自己的命运
9 快乐只在心头上
10 运动真能治百病
11 改变心态,就改变了生命
12 睡觉不是浪费时间
13 爱是人生最终的目的
14 大脑怎么读?
15 运动有助于学习

第5篇 学与习
1 从生活中训练做事的态度
2 恻隐之心可以教
3 自燃型人才何在?
4 生命应该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5 好奇好问话科学
6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
7 让科学从小做起
8 执着于展现自己天赋的能力
9 寓教于乐,看图说道理
10 喜欢你不得不做的事
11 用爱学习生活

第6篇 家与国
1 你有笔如刀,我有心似镜
2 参与:主动积极的做事态度
3 先兴利,后除弊
4 如果把故宫做大
5 教育是最厉害的武器
6 以芬兰为师
7 牢记大自然的威力
8 马来西亚节令鼓的启示
9 我们的年轻人需要典范
10 全世界会跟着你笑
11 理想和热情比金钱更持久
12 经营一个温暖的家
13 一无所有的满足
14 忆母亲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