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兰 出版日期:2005年9月 页数:160页 ISBN:983-9272-32-2 定价:RM 15 |
内容简介:
右脑开发?皮纹检测?面对一窝蜂的脑力开发和学习流行风潮,父母该如何明智面对?作者针对坊间各种似是而非的大脑潜能开发和学习论调,提出各种科学证据,告诉父母,什么才是真正帮助孩子大脑发展的正确方法,帮助父母走出脑力开发的迷思!
作者简介:
洪兰 |
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后进入圣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担任研究教授;现为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及阳明大学神经科研究所教授。
洪教授从事研究、教学工作逾二十年。她是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所长,更是一位热情的科学知识拓荒者。回台湾任教后,有感于台湾人民不读书,没有知识,怪力乱神流行,于是积极投入“科学生根”及“阅读推广”的工作。她的文章和演说已经为台湾的教育与社会开展了新的面貌。
著有《理应外合》、《欢乐学习,理所当然》、《知书达礼》、《讲理就好》,译有《教养的迷思》、《大脑的秘密档案》等书。
文章试读:
你忙着开发孩子的大脑吗?
最近有个日本人来台开右脑潜能开发的班,收费昂贵,比医学院的学费还高,但是大家趋之若鹜,班班爆满,人满为患。在台湾任何事情只要打出“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广告,不怕父母不出钱报名,但是很多广告其实没有科学上的证据的,大家以讹传讹,骗得父母成天马不停蹄的接送孩子,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没有人停下来问一下,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补习补不出好脑袋
在台湾的各种补习班中,以脑力开发的补习班最能打动父母的心,因为大脑是智慧的根本,脑不行,还谈什么前途呢?这种推论看似有理,其实细想就知道不对,因为父母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的孩子并没有“脑不行”,他的脑如果很正常,大自然本来就会帮他开发,不需要人为的揠苗助长。一个正常的脑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本来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不需要特别去补习加强。很多“发展”也加强不来,像“成熟”(maturation)就是一个例子,先前的练习固然可以提早某个行为的出现,但练习并没有很多的帮助,时间到了,孩子成熟了,行为自然水到渠成的出现。
例如有一个实验是十一个月大时先训练双胞胎的哥哥走路,然后记录兄弟两人可以独立行走的时间,结果有经过训练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开步走,但是等到弟弟十三个月时,他也学会了走,而且走得跟哥哥一样好,因此,这些后天的训练好像有些帮助,其实是不必要的,时间到了自然会做。人的智慧也是一样,有人早开窍,有人晚,但是最后成果都一样,父母其实不必很心急。我们不是听过一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人的成就是看他一辈子的表现,不是在一时。
大脑是左右同步发展的
台湾父母容易上当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脑的正确知识不够,不能分辨虚实,其实大脑并没有右脑先发展这回事,幼儿的脑是同步在发展的,并没有右脑先启动再带动左脑的任何证据;就算孩子幼时脑有损伤,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像的大,通常正常那边的脑会把受伤的功能接收过来处理,即便是成年后才受伤,复健仍有相当的成效。英国有一位小儿科医生,追踪了五百名水脑症的儿童智力发展直到他们三十岁,他发现只要损坏是渐进式的,对智力都没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孩子都能在社会上立足,自己养活自己,其中两个孩子最特别,一个智商达到一三○,另一个毕业于经济系。
越爱探索的孩子越聪明
脑神经发展的研究告诉我们,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别开发孩子的脑力,只要给他正常的家庭环境,他的脑就可以发展得很好,而且童年时越爱探索的孩子,长大后越聪明,因为他到处跑,到处玩的经验促使了神经的连接,而我们现在对智慧的新定义是神经联结的密度。最近有个研究发现,三岁时被判定为外向的孩子,十一岁时学业、人际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内向的好。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内向的孩子是自己玩,而外向的孩子喜欢跟别人玩。对三岁的孩子来说,同年龄的玩伴是最好的玩具,远远超过昂贵的机器人或遥控车,因为后者的变化有限,而前者的变化无穷,无穷的变化会刺激神经的发展,增加神经之间的联结,而现在我们知道记忆、创造力、理解力就是同步发射的神经回路。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儿法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了解“顺其自然”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当你顺其自然时,他很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了,很自然地会去做他拿手的事以避免挫折。做得好会使他更喜欢去做,这种正回馈会使他天生的长处很自然地显现出来。有了自信,这个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会成功。自信是来自旁人对你长时间的肯定,不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叫三声“我最棒,我最强,我最好”就可以达到的。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
其实大脑并没有那么重要,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有某些人格特质是其他成功的人所共有的,例如毅力、领袖能力等等。所以父母不要迷信脑力开发,应该把送孩子去补习班的时间让他去游戏,游戏可以培养群体生活智慧、想像力及创造力。我曾看过一个小男孩光是玩六块积木就玩了一个下午,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是火车过山洞,一会儿是飞机丢炸弹,想像力丰富极了。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根本,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力,中国人过去“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念应该要改,因为背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脑的记忆体取代了人脑的记忆功能,把人脑的资源释放出来,去做更高层次的整合、创新。
二十一世纪的资源是脑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在创造力而不在记忆力,如果真的不要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请松开你的手,让你的孩子尽情地去遨翔。
目录:
◆【缘起】许孩子一个未来/姚丽芳
◆【推荐序】走出脑力开发的迷思/许秀华
◆【推荐序】新世纪教养的明灯/李淑仪
◆【推荐序】播下脑科学的种子/曾志朗
◆【作者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脑力开发器
Part 1 大脑与学习
◆给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学到什么
◆孩子睡得好,学习顶呱呱
◆关心与鼓励是最佳的脑力开发器
◆妈妈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智商的高低
◆有妈妈关心的孩子不会变坏
◆温暖安全的环境,孩子成长会更好
◆孩子过度保护,会减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适度冒险,才是为他好
◆小时候的不安全感影响未来的人际和学习
◆正确的沟通有益人际关系发展
◆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管教
◆太早强迫学认字会影响学习态度
◆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最重要
◆阅读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暴力卡通造就暴力小子
◆从小注重家教,孩子长大不逾矩
◆坏习惯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多付出一些时间,孩子人生会不一样
Part 2 脑力开发的迷思
◆你忙着开发孩子的大脑吗?
◆选吉时剖腹产,孩子的命比较好?
◆指纹能够预测孩子的未来吗?
◆皮纹决定了孩子的个性?
◆长相真的可以论聪明吗?
◆排行可以决定未来的命运吗?
◆真的是越补越聪明吗?
◆才艺学越多,竞争力就越强?
◆第二语言越早学越好吗?
◆电视看太多,智商直直落?
◆妈妈上班对孩子会有不良影响?
◆孩子自闭,是妈妈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