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主席王超群向媒体宣布本年度的沈慕羽教师奖得奖人名单。出席者包括教总副主席李毅强(左一)、总务陈清顺(左二),以及师资培训主任李金桦(右一)。 
教总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公布2012年第四届沈慕羽教师奖得奖人的名单。本年度沈慕羽教师奖共有三位得奖人,分别是杨靖耀老师、叶俹诚校长,以及郑瑞玉校长。

第四届沈慕羽教师奖得奖人简介

为文学为文化,倾注一生心力——杨靖耀老师

杨靖耀老师

杨靖耀老师,1960年出生于马六甲,1984年开始在华小执教,2002年考获学士学位后,被派到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执教至今,并担任华文科主任。

为了让学生学好华语华文,杨老师在教学上下了许多功夫,包括推动中国文学经典阅读,从预备班到中五的华文课程加入中国古典名著,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此外,杨老师也开设了中四和中五的中国文学班,鼓励学生报考中国文学,并义务为学生补课,加强对中国文学的掌握。

在杨老师积极推动下,文学的根基在育华中学逐步茁壮成长。从2003年至今,他带领中六班的学生于每一年编写文集,除了成为学生创作的重要平台,也让学生学习出版刊物的经验,并把文学创作带入生活中。

与此同时,杨老师也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发扬中华文化。在士毛月新民华小执教期间,他就创立了全国第一支小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并在全国各地表演和推广,获奖无数。此外,杨老师也积极参与和协助地方上文教团体的文化活动,身体力行,深获赞扬。

而育华中学华文学会在杨老师的带领下,也举办了许多富有中华文化色彩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对华文的热忱,更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和热爱中华文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杨老师也常自费带领学生参加各项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

2004年开始,杨老师每一年都风雨不改地举办“中学生中华文化营”。从最初只是让县内的中学生参加,到后来扩大让全雪州的中学生参加,近三年来,更是开放给全国的中学生参加,让更多中学生有机会学习中华文化,以便年轻一代的华裔子弟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各地开枝散叶,繁衍不断。

“再辛苦,也要把中华文化的根散播给年轻人,因为只有秉持着文化的美德,他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正是杨老师对推动中华文化所坚持的信念。

杨老师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后进生非常关心。在给予鼓励的同时,他也善于发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建立他们的信心,以在学习上继续努力。杨老师的用心,成功引导了许多后进生,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在同事和学生的眼中,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是大家的严师,也是良友。他有着一颗为文学和为文化的心,把文化的火苗点燃在学生的年轻岁月里,让中华文化和母语教育丰富了莘莘学子的生命。

在华文教育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像杨靖耀老师这样愿意为学生付出、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让更多华裔子弟,尤其是在政府中学受教育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接触更多的母语教育,并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以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


长期默默耕耘,终身服务华教——叶俹诚校长

叶俹诚校长

叶俹诚校长1937年出生于雪兰莪州巴生。1956年,19岁,高师毕业后,就到瓜雪启智华小执教,从此开始了教师的生涯。1965年升任校长,前后在多所华小掌校。1992年,自巴生兰花园华小荣休后,就加入华文独中服务。开始是在巴生滨华中学担任事务主任,1995年转到巴生光华独中出任总务主任,直到2011年,74岁高龄才正式卸下学校的工作,在教育界服务了55年。

叶校长目前还是活跃于文教团体,包括担任学校董事、社团顾问和理事等职位,退而不休,继续在文化教育事业上贡献绵力。

在华小掌校期间,叶校长办学认真,积极规划学校的发展,校务蒸蒸日上,广受同事、董事、家长和校友的敬爱与赞赏。

叶校长在光华独中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刻加入该校。当时,学生只有300多人,学校在软硬体建设和行政作业上都亟需改善。

叶校长肩负招生的重任,同时也负责管理学校的大小事务,协助财务工作,并兼任董事部秘书。这是责任重大,而又非常繁琐的工作,许多人都不愿意去承担。当年已经58岁的叶校长,本来可以置身度外,但为了华教,他毅然接下此重担,而且一呆就是16年,把退休后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光华独中。

在郑有义校长的领导下,叶校长积极配合策划和推动招生运动,凭借和华小的友好关系,到各华小进行招生,并挨门逐户进行家访,鼓励家长送孩子到光华独中就读。与此同时,他也密切配合郑有义校长,着手整顿学校的大小事务,并连同其他同事积极推动校务的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学校在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和进步,学生人数也增加到今天约1200人,并在软硬体建设上有一定的规模。光华独中能够从谷底中重生,稳健发展,欣欣向荣,叶校长功不可没。

叶校长从1987年至2002年担任雪州华校教师会总务,长达15年。他积极处理会务,并举办多项活动,带动教师会蓬勃发展。虽然工作繁琐,而且又是义务性质,但他总是任劳任怨,用心把工作做好,不但是教师会的灵魂人物,更是给新生代理事立下榜样。叶校长自2003年起被委为教师会顾问,但他没有就此抽身,依然是积极参与教师会,并协助各项活动,包括长期作为雪州华小笔试比赛出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贡献良多。

此外,叶校长也积极推广书法和挥春活动。直到今天,叶校长还是经常受邀担任书法评委和现场挥春。他从不推辞,积极配合和协助,落力推广文化工作。

叶校长秉持“人生以服务为目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理念,以实践奉献华教、造福社群的意愿。叶校长为了华教事业,长期默默耕耘,终身服务的精神,是大家所感佩的。这不但让他在2009年获颁巴生县模范教师的荣誉,更是赢得大家的尊重与敬爱。

叶俹诚校长执教记录:

执教学校

执教年份

在校职位

瓜雪启智华小

1956年-1965年

老师

万津启化华小

1965年-1980年

校长

巴生中路中华国民华小

1980年-1989年

校长

巴生兰花园华小

1989年-1992年

校长

巴生滨华中学

1992年-1995年

事务主任

巴生光华独中

1995年-2011年

总务主任


毕生心血为华教,典范长存天地间 ——郑瑞玉校长

郑瑞玉校长

郑瑞玉校长1945年出生于彭亨州金马仑。南洋大学毕业后,于1969年在雪兰莪巴生兴华中学任教。1970年至1972年留学纽西兰奥克兰大学,并考获硕士学位。1973年,再度回到兴华中学执教。1975年,30岁,升任校长,一直到2012年2月10日罹病逝世为止,献身教育长达40年。

70年代,在华文独中最困难的时期,郑校长加入了兴华中学。她以过人的魄力,坚定的信念,积极领导校务,进行系列的兴革,并配合董事会展开长期扩建校舍计划,带领学校从低谷走向高峰。兴华中学从简陋的校舍到今天软硬体建设一应俱全;从当初的四五百位学生到今天三千多位学生;从寂寂无名的学校到今天蜚声国内外,这都是郑校长毕生心血所积累的成绩。

与此同时,郑校长也积极参与独中复兴运动。1973年,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成立后,郑校长就长期参与各项义务工作,包括编写课本、师资培训、拟写《独中教育改革纲领》等等,并担任多个要职,实际参与推进独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工作,贡献卓著。独中教育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郑校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推手。

郑校长毕生奉献于华教事业,无怨无悔。在七八十年代,接任校长后,百废待兴,校务非常繁忙;同时又要负责编写独中历史课本,为独中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而身为人母,也必须照顾年幼的孩子。当时,郑校长就是一只手扶着摇篮,哄孩子睡觉,一只手握着笔,熬夜编写课本;而且还常常往返40多公里的路程,放学载送孩子回到八打灵的住家后,再赶回学校出席晚上的会议。虽然长期辛苦劳碌,但郑校长没有半句怨言。

在养病期间,还一直关心校务的进展,通过电话及电邮和行政老师们协调,协助完成许多重要的校务。郑校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生命和教育同比重。

郑校长主张独中办学要有宽广的世界观,必须“扎根传统,怀抱多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人文科技,面向未来”的办学大方向,以培养出有文化底蕴、有自主发展能力、有人文科技素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生。

郑校长热爱阅读,积极求知,经常推介各种好书给老师,也常带领老师参加各种课程,以身作则,激发老师们学习的热情。老师遇到生活或教学上的困难,郑校长也给予鼓励和关怀,表现出长者的风范。

郑校长珍惜每一位学生,任何一位要退学或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她都会亲自面谈,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甚至晚上通过电话辅导,体现出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精神。

郑校长虽然已经离开,但她无私奉献,为民族教育积极奋斗的精神,是大家的楷模,并鼓舞着大家向前迈进,更创华教美好的未来。


尊师重道运动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