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华裔人口虽然增加,但其生育率却是大幅度下降,人口老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近10年来,全国华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事实上,面对学生人数下跌不再只是乡区或偏远地区华小的问题,一些位于城市地区的华小也因为社区人口老化、年轻华裔家庭搬迁到市郊、商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蓬勃发展等因素,而面对学生人数减少的问题。无论如何,国内也有一些华裔人口密集的新兴住宅区面对华小学生人数严重爆满的问题,而必须增建华小来容纳更多的学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实际情况的改变,华社必须密切关注当前华小学生人数和学校分布的趋势,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根据社区的需求来重新规划华小的分布和发展,包括鉴定哪一些地区的华小已经饱和、哪一些地区又需要兴建华小等等,并采取必要的行动,确保华小能够更完善和全面的发展。因此,教总特整理《2008年至2018年华小学生人数的演变,以及华小建校和迁校的发展实况》之报告,以作为华教工作者,特别是文教团体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在推动和争取华教发展的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2008年至2018年全国华小学生人数的演变
资料来源:教育部
注1:2008-2017年的数据是截至有关年份6月30日的统计,而2018年的数据则是截至1月31日的统计。
注2:图表(1)的学生人数不包括学前教育班的人数。
图表(1)显示2008年至2018年,在这10年来的华小学生人数演变概况。其中华小在2018年共有518,543位学生,若与2008年的630,572位学生相比,一共减少了112,029人或17.77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华小的学生人数在2011年就开始少于60万人。
根据历年来的统计,华小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峰的时期是2004年,达到645,862人(不包括学前教育班人数),若和2018年的人数相比,减少多达127,319人或19.71%。
其实,我国各族人口的生育率都已经下降,因此,国小和淡小也同样面对学生人数减少的问题。以国小为例,2008年的国小学生人数有2,263,478人,2018年则有2,071,890位学生,减少了191,588人或大约8.46 %。
淡小方面,在2008年共有105,196位学生,若与2018年的81,488位学生相比,一个减少了23,708人或22.54%,是比华小来得高。
表(1)2008年-2018年各州华小学生人数的演变概况
州属 | 2008 | 2011 | 2014 | 2018 | 学生人数增减 (2008年-2018年) |
|
学生人数 | 百分比 | |||||
霹雳 | 65499 | 58413 | 51106 | 44363 | -21136 | -32.27% |
吉打 | 27907 | 25535 | 22591 | 19716 | -8191 | -29.35% |
登嘉楼 | 3038 | 2690 | 2424 | 2261 | -777 | -25.58% |
彭亨 | 23239 | 21456 | 19821 | 18023 | -5216 | -22.44% |
玻璃市 | 2344 | 2172 | 2006 | 1878 | -466 | -19.88% |
森美兰 | 24148 | 22395 | 21198 | 19122 | -5026 | -20.81% |
吉隆坡 | 53100 | 47984 | 44799 | 43045 | -10055 | -18.94% |
槟城 | 56393 | 53406 | 49348 | 45485 | -10908 | -19.34% |
马六甲 | 20537 | 19269 | 18002 | 16502 | -4035 | -19.65% |
柔佛 | 116035 | 108937 | 101907 | 94398 | -21637 | -18.65% |
砂拉越 | 73172 | 70311 | 65798 | 61571 | -11601 | -15.85% |
吉兰丹 | 6590 | 6279 | 5951 | 5458 | -1132 | -17.17% |
雪兰莪 | 122032 | 121634 | 117505 | 110516 | -11516 | -9.44% |
沙巴 | 35285 | 35270 | 35320 | 34755 | -530 | -1.50% |
纳闽 | 1253 | 1285 | 1381 | 1450 | +197 | +15.72% |
总数 | 630572 | 597036 | 559157 | 518543 | -112029 | -17.77% |
表(1)显示各州华小在这10年来的学生人数演变概况。资料显示,除了纳闽的华小学生人数有增加之外,其他州属的华小学生人数都逐年下跌。以学生人数来计算,柔佛州华小学生人数下跌的情况最为严重,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期间,减少了21,637人,跌幅达18.65%。接着是霹雳州,学生人数减少了21,136人,但跌幅率却是全国最高,高达32.27%。
此外,雪兰莪、吉隆坡、槟城和砂拉越华小的学生人数在过去10年里,都减少了超过一万名学生。
沙巴州则是华小学生人数下跌幅度最少的州属,但沙巴州却有越来越多非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因此,即使华裔学生人数减少,但因为非华裔学生人数增加,使到州内的华小仍然有固定的学生来源。
根据沙巴州华小校长协会的统计,近几年来沙巴州内的华小非华裔学生人数已经超越了华裔学生的人数,而且差距一直在扩大(图表2)。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沙巴州83所华小共有35,668位学生(包括学前班),当中华裔学生只有14,946人或41.9%,而非华裔学生则多达20,722人,占了总人数的58.1%。
图表(2)2016年-2018年沙巴州华小学生人数分析(包括学前教育班的学人数)
资料来源:沙巴州华小校长协会
表(2)2008年-2017年全国华小学前教育班和特殊教育班的学生人数演变概况
年份 | 2008 | 2011 | 2014 | 2017 | 学生人数增减 (2008年-2017年) |
学前教育 | 7205 | 10817 | 12158 | 13004 | + 5799 |
特殊教育 | 604 | 1028 | 1323 | 1615 | + 1011 |
资料来源:教育部
虽然整体上华小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但华小的学前教育班和特殊教育班的人数却逐年增加(表2)。因此,教总促请政府开办更多的华小学前教育班和特殊教育班,并培训更多相关的师资,以应付华小的需求。与此同时,华社也应鼓励更多华裔子弟申请师范课程华小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课程,以受训成为合格的华小学前班及特殊教育班老师。
3. 2008年 – 2018年全国华小数目的演变
图表(3)2008年 – 2018年全国华小数目的演变
资料来源:教育部
图表(3)显示2008年至2018年全国华小数目的演变概况。根据教育部的资料,现有的1298所华小是包括了已经停办的吉打成杰培才华小,这所华小因没有学生就读而在2015年关闭,并于2017年10月获得批准搬迁到急需华小的柔佛新山武吉英达花园,惟目前还没有动工兴建。
由于一些在2008年之前获得批准增建的新华小在这段期间内陆续完成建校工程,使到华小的数目有所增加,即从2008年的1290所增加到目前的1298所,多了8所。这些华小包括雪州安邦华小二校(2008年)、雪州万挠爱美乐华小(2012年)、雪州敦陈修信华小(2013年)、吉隆坡旺沙玛珠华小(2015年)、雪州沙登岭华小(2015年)、柔佛新山培华华小二校(2015年),以及雪州双溪龙华小(2016年)。
与此同时,也有两所华小分校获得教育部批准,改为行政独立的华小,即砂拉越民都鲁中华华小二校(2008年,原为民都鲁中华华小分校)及吉兰丹话望生布赖新村华小(2011年,原为话望生华小分校)。
无论如何,图表(3)的全国华小统计数据不包括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2010年停办)及马鲁帝侨南华小(2014年停办)。这两所华小都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搬迁,惟新校舍还未竣工启用。
4. 华小建校及迁校概况
4.1 各州华小学生人数分布概况
表(3)2018年全国各州华小的学生人数分布概况
州属 | 学生人数 | ||||||||||
0 | < 10 | 10- 30 |
31- 50 |
51- 100 |
101- 150 |
151- 500 |
501- 1000 |
1001-2000 | 2001-3000 | >3000 | |
霹 雳 | 0 | 5 | 20 | 20 | 42 | 18 | 54 | 18 | 8 | 0 | 0 |
雪兰莪 | 0 | 1 | 2 | 2 | 11 | 11 | 24 | 16 | 31 | 12 | 4 |
彭 亨 | 0 | 1 | 2 | 8 | 13 | 18 | 23 | 7 | 2 | 0 | 0 |
吉兰丹 | 0 | 0 | 0 | 0 | 3 | 1 | 7 | 3 | 1 | 0 | 0 |
柔 佛 | 0 | 0 | 18 | 22 | 39 | 20 | 56 | 36 | 16 | 7 | 2 |
吉 打 | 1 | 1 | 11 | 10 | 21 | 11 | 21 | 13 | 1 | 0 | 0 |
马六甲 | 0 | 0 | 2 | 10 | 10 | 11 | 22 | 8 | 2 | 0 | 0 |
森美兰 | 0 | 1 | 3 | 12 | 18 | 12 | 23 | 13 | 0 | 0 | 0 |
槟 城 | 0 | 0 | 2 | 6 | 10 | 8 | 28 | 24 | 12 | 0 | 0 |
玻璃市 | 0 | 0 | 0 | 0 | 3 | 2 | 4 | 1 | 0 | 0 | 0 |
登嘉楼 | 0 | 0 | 1 | 1 | 2 | 1 | 4 | 1 | 0 | 0 | 0 |
吉隆坡 | 0 | 0 | 0 | 0 | 0 | 1 | 11 | 12 | 15 | 3 | 0 |
砂拉越 | 0 | 1 | 22 | 33 | 44 | 27 | 54 | 22 | 17 | 0 | 0 |
沙 巴 | 0 | 0 | 4 | 1 | 12 | 9 | 29 | 20 | 7 | 1 | 0 |
纳 闽 | 0 | 0 | 0 | 0 | 0 | 0 | 0 | 2 | 0 | 0 | 0 |
总数 | 1 | 10 | 87 | 125 | 228 | 150 | 360 | 196 | 112 | 23 | 6 |
资料来源:教育部
表(3)显示2018年全国各州华小的学生人数分布概况。资料显示,全国共有600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于150人(不包括吉打州已停办的一所华小),占全国华小总数46.2%,当中有97所华小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包括了10所学生人数少于10人的华小。
4.2 微型华小迁校概况
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是许多乡区华小面临的困境,而且一旦没有学生来源,学校就会有随时被关闭的危机。在不公平的国家教育政策下,增建新华小的申请很难获得批准,关了一所华小,就等同少了一所华小。因此,在无可奈何下,面对学生来源问题的乡区华小董家教、校长和老师都竭尽所能,付出很大的努力,让学校继续生存下去。即使没有学生来源,也要想方设法从其它地方引进学生,甚至是招收非华裔生就读,确保学校不会停办,并展现了对华教的热爱和执着。
在华社坚持一所华小都不能少的大原则下,从2000年至今,全国共有40多所微型华小因没有学生来源而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不但延续了这些华小的生命,也造福了当地的莘莘学子。
目前,国内还有16所华小已经获得批准迁校,但还没有完成搬迁工作(表4)。这当中,一些微型华小是搬迁到急需华小的地区,例如吉打成杰培才华小搬迁到新山武吉英达花园,当地华裔居民逾2万名,占了该住宅区约75%的人口,但却没有华小,家长被迫把孩子送到路途较远的华小就读。因此,教总吁请教育部积极和妥善处理这些已经获得批准搬迁的华小事宜,以确保这些华小的迁校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表(4)已经获得批准搬迁的华小名单
序 | 州属 | 学校 | 批准搬迁年份 | 迁校地点 |
1 | 柔 佛 | 昔加末中央华小 | 2004年 | 没有进展。 |
2 | 雪兰莪 | 呀吃18里中华华小 | 2008年 | Lembah Maju, Ampang |
3 | 砂拉越 | 马鲁帝侨南华小 | 2008年 | Taman Jelita, Miri |
4 | 森美兰 | 乌鲁干中华小 | 2012年 | Forest Heights, Seremban |
5 | 吉 打 | 华玲培智华小 | 2013年 | SP Saujana, Sg Petani |
6 | 雪兰莪 | 福隆港华小 | 2017年 | Tropicana Aman, Kuala Langat |
7 | 彭 亨 | 百乐县金马梳华小 | 2017年 | Palm Grove, Triang |
8 | 槟 城 | 乔治市益华华小 | 2017年 | Relau |
9 | 雪兰莪 | 峇玲珑敦化华小 | 2017年 | Ecoworld Semenyih |
10 | 吉 打 | 成杰培才华小 | * | Taman Bukit Indah, Johor Bahru |
11 | 霹 雳 | 务边培民华小 | * | Puchong Perdana, Selangor |
12 | 霹 雳 | 太平益华华小 | * | Kota Seriemas, Seremban |
13 | 森美兰 | 利民济礼仁园华小 | * | Bandar Elmina, Selangor |
14 | 彭 亨 | 关丹班珍华小 | * | Kota SAS, Kuantan |
15 | 柔 佛 | 武吉甘密新廊华小 | * | Taman Kota Masai, Johor Bahru |
16 | 砂拉越 | 古晋峇哥中华公学 | 2018年 | Taman Belian, Kuching |
注(1) * 为前朝政府在2017年10月26日批准的“10+6”华小新建和搬迁计划
注(2)在上述的16所华小当中,4所华小已停办,即古晋峇哥中华公学(2010年)、马鲁帝侨南华小(2014年)、务边培民华小(2003年)及成杰培才华小(2015年)。
在上述迁校名单中的太平直弄益华华小,原本已经获准搬迁至森美兰芙蓉,不过在获得雪州蒲种喜乐之家的协助下,目前该校已经有11位学生就读,摆脱了没有学生来源而自动关闭的命运。与此同时,喜乐之家也开始在海岛上展开兴建儿童院计划,以便能安排更多儿童到该校就读。有鉴于此,学校董事部已计划致函有关当局,以表示要继续留在原地办学,不要搬迁。
此外,还有一些微型华小因没有学生来源而计划迁校,当中就包括目前只有18位学生的槟城威北瓜拉姆拉光育华小。由于学校位于马来渔村,加上华裔年轻家庭外移,导致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因此,董事部决定把学校搬迁到需要华小的地区,例如峇都加湾。董事部已经向州政府提出搬迁的意愿,目前该校还没有获得教育部批准搬迁。
事实上,教育部在《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蓝图》中,把搬迁微型学校列为其中一项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建议,不过,教育部至今都没有制定搬迁微型学校的机制,让有意搬迁的微型学校作出申请。因此,为了有效落实有关迁校的建议,并彰显教育部要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决心,教总促请教育部尽快制定一个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以确保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搬迁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4.3 华小增建概况
在现有的1298所华小当中,位于乡区的华小就有796所(61.3%),而位于城市的华小则有502所(38.7%)。根据统计,全国有70%的华小学生是在城市华小就读,另外30%的华小学生则是在乡区华小就读。
华小学生人数分布不均,导致乡区华小面对学生来源的困境,而华裔人口密集区的华小则出现学生严重爆满的两极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141所华小的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华小就有29所,包括6所华小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当中4所是位于雪兰莪,以及柔佛2所。
4.3.1 有关前朝政府“10+6”华小增建及搬迁计划的演变和看法
前朝政府于2017年10月26日批准在柔佛和雪兰莪各增建5所新华小。柔佛5所新华小都是坐落在巴西古当和新山的新屋业发展区,包括沈慕羽华小、郭鹤尧华小、李孝式华小、陈嘉庚华小及谢华华小,而雪兰莪州的5所新华小则有瓜雪依约李莱生华小、雪邦龙溪朱运兴华小、本查阿南(Puncak Alam)敦林苍佑华小、瓜冷敦翁毓麟华小,以及雪邦征阳华小。在这10所新华小当中,只有坐落在巴西古当东美丽町(Meridin East)的沈慕羽华小,以及位于新山御景园的郭鹤尧华小在今年三月进行动土礼。
不过,509大选后成立的新政府对前朝政府批准的上述“10+6”华小增建及搬迁计划进行了检讨,并作出调整。虽然政府决定保留兴建10所新华小的数目,但会重新确定建校的地点。例如,原本在柔佛州兴建5所新华小将减至4所,并把其中1所建校地点改在槟城州,至于雪兰莪则照样保留5所新华小,但建校地点或会更改。
除了目前两所在大选前动土的新华小(即沈慕羽华小和郭鹤尧华小)将按原定计划进行建校,政府至今没有公布其余8所新华小确实的建校地点。无论如何,6所搬迁的微型华小则会按计划迁至所建议的地点。此外,教育部长马智礼也宣布教育部将发放2000万令吉的拨款,以作兴建及搬迁华小的用途。教总表示,若2000万令吉的拨款是用作所有“10+6”华小的迁建费用,这肯定是不足够的。教总认为,拨款建校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全面承担所有华小的增建和搬迁费用。
教总认为,基于前朝政府批准的上述10所华小增建计划是根据有关地区目前和未来发展需求而决定的,因此,新政府应继续执行这些华小的兴建计划,并确保得以顺利落实,以利华教的发展。这当中,一些位于华裔人口密集区的建校计划应尽速完成,以惠及莘莘学子。至于那些正在发展的地区,若目前还不需要兴建华小,则可挪后几年才建,重要的是必须保留批准建校的准证。
与此同时,对于其他迫切需要增建华小的地区,例如槟城州的峇都加湾,新政府应直接批准在有关地区兴建华小,而不是从前朝政府批准的“10+6”中转移过去。如果新政府能够在新的地点批准兴建华小,不但是突破了“10+6”的框框,而且也说明了新政府对增建华小的诚意,更是启动了制度化兴建华小的机制,引领我国华教发展迈向新的里程碑。
4.3.2 促请新政府落实制度化兴建华小,并在华裔人口密集区增建更多华小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表示,新政府将会根据需求增建更多华小,不会局限在“10+6”的数字上,教总对此深表认同,并给予支持,因为这也是教总一直以来所争取的,以制度化兴建华小。教总表示,在前朝政府主政的时代里,兴建华小的要求很难获得批准,总是面对当局的百般阻挠,而且还蓄意加以政治化,这是华社非常不满的。因此,随着新政府的成立,华社热切期待新政府带来新的作风,特别是摒弃前朝政府不公平对待华教的政策,包括落实根据需求拨地拨款兴建华小的制度。
事实上,随着一些地区屋业蓬勃发展,新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起,的确是迫切需要增建更多的华小。有鉴于此,为了展现新政府落实制度化兴建华小的决心,教总吁请政府批准在这些地区兴建华小,以应付当地华裔居民对母语教育的需求。根据调查,需要增建华小的地区包括了:
• 雪州蒲种(蒲种乌达玛和富吉镇Puchong Utama,Bandar Bukit Puchong)
• 雪州巴生/ 沙亚南(例如哥打哥文宁、实达阿南和武吉丁宜一带)
• 雪州蕉赖皇冠城(Bandar Mahkota Cheras)
• 吉隆坡甲洞和武吉加里尔
• 槟城州(峇都加湾、大山脚阿尔玛、威南高渊)
雪州蒲种是其中一个华裔人口众多的地区。当地的汉民华小和益智华小的学生人数都超过3000人,而区内的其他华小,包括深静华小(哈古乐)及竞智华小都同样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的问题。保守估计,蒲种目前还迫切需要增建2所华小,包括在蒲种乌达玛和富吉镇增建华小,以应付当地华裔人口的增长及对华文教育的需求。
雪州巴生和沙亚南,包括哥打哥文宁、实达阿南和武吉丁宜一带的屋业发展蓬勃,而当地的华小,包括巴生中华华小和滨华华小一校已经不足以应付华裔居民对华小的迫切需求。以实达阿南滨华华小一校为例,由于近年来屋业蓬勃发展,人口激增,学生人数节节上升,课室不敷应用,导致每年平均有200名新生被拒于门外。
此外,蕉赖皇冠城的居民超过6万人,其中80%是华裔。由于毗邻的双溪龙华小学额僧多粥少,而蕉赖九支华小的校地只有0.92英亩,但学生人数却约有1700人,校园非常拥挤。因此,当地居民被迫把孩子送到较远的华小就读。有鉴于此,皇冠城的居民组织要求增建蕉赖九支华小二校,以解决当地没有华小的问题。
吉隆坡甲洞区屋业发展迅速,这造成当地的三所华小,即甲洞华小一校、甲洞华小二校及甲洞华小三校近几年来都出现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此外,吉隆坡大城堡乐圣华小和武吉加里尔黎明华小是有关地区唯一的华小,这两所华小的学生人数目前都约有1700人。由于是华裔人口密集区,再加上许多新的屋业正在发展,因此,这几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必然会继续增加,并需要增建新华小来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这都是政府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的。
此外,根据槟威华校董联会的调查,峇都加湾、威中阿尔玛及威南高渊因屋业发展蓬勃,华裔人口增加,因此需要增建华小,以解决当地华小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2008年获得批准兴建的雪州加影新城华小新校舍已经落成,但学校还缺乏软体设施,如桌椅等等,以致还没有开课。由于邻近的双溪龙华小在2019年的学生人数已经爆满,约有两百位新生被拒于门外,而加影新城华小又还未启用,导致家长被迫舟车劳顿把孩子送到较远的华小就读。
另外,关丹中菁华小分校于2013年启用至今已有六年,学生人数从当时的数十人增加的目前的400多人。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学校,中菁华小分校在几年前就向教育部申请改为行政独立的华小,但至今都还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
教总吁请教育部正视加影新城华小和关丹中菁华小分校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惠及莘莘学子。
5. 结语
在前朝政府的年代,获准增建和搬迁的华小都是经过华社长期不断的争取才辛苦得到的成果,这也恰恰反映了华小发展的艰辛和无奈。因此,教总促请新政府落实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政策,包括从教育需求的角度来看待微型华小,以及华小增建和搬迁的问题,并制定全盘的计划来加以解决,其中包括:
(1) 废除学校保留地只能作为兴建国小和国中的不合理规定,并根据华裔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需求来制度化增建华小,而且必须拨地拨款来完成建校的计划,就像兴建国小的情况一样,绝对不能够厚此薄彼,给予差别待遇。
(2) 制定一个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包括必须由政府拨地拨款进行迁校计划,以让有意搬迁的微型华小作出申请,进而确保搬迁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3)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演变,当中一些华小的分布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教育部应召开会议,邀请教总、董总和相关的华小董家教共同的探讨和研究,以根据社区的需求来重新规划华小的分布和发展,进而确保华小能够更完善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