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7年7月8日

地点 :董教总教育中心行政楼A座402讲堂

时间 :9.00 am – 1.30 pm

联办团体:
董总、教总、留台联总、校友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留华同学会、隆雪中华大会堂、人民宗教学校理事会、大马学术团体、公民关怀组织、大马淡米尔教育研究与发展基金会

宗旨 :
1. 组织汇报会,让各文教团体及社会人士认清各源流小学数理科以英语教学的影响。
2. 组织并号召各文教团体及社会人士响应及支持明信片签名运动,共同反对英语教授数理,并呼吁政府在
   小学阶段恢复以母语教授数理。

摘要 :
1. 约有300名各族人士出席了由上述11个文教团体联办的“恢复小学母语教授数理运动”研讨会暨“还我
 母语教育”明信片推介礼。各族团体的代表,包括了董总主席叶新田、教总主席王超群、华总会长林玉唐、校友联总会长周素英、隆雪华堂会长黄汉良(由副会长翁清玉代表)、人民宗教学校理事会财政法泽阿都拉、大马淡米尔教育研究与发展基金会总秘书阿鲁慕甘以及大马学术团体副主席沙林阿慕都在致词时一致认为,英语教数理不但不符合教育原理,而且也已经对各源流小学带来负面影响。大家一致吁请政府俯顺民意,恢复各源流小学以母语教数理。

2. 研讨会的三位主讲人,包括了来自理科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杨泉博士、社会科学家纳德拉惹博士以及回教党中委卡立沙末都以教育的立场来对英语教数理措施提出积极的看法:

杨泉博士在其发表题为《英语教数理科跨越语文文化边境:问题与挑战》的演说中指出,大马要成为先进国,人民就必须通晓和掌握英文,但采用英语教数理却是仓促的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采用母语教学将降低文化震撼、提升自信心,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各国,包括南非、爱尔兰、菲律宾、美国的经验,以英语取代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都产生负面效果。

社会科学家纳德拉惹博士认为,完整的教育必须达成三个目标,即经济目标、政治目标和文化目标。政府当初决定推行英语教数理,纯粹是从市场导向来做决定,这种只是专注在经济功能的教育措施不但会带来危险,而且也是不明智的。纳德拉惹博士也认为,母语教育的正面效益已经从多项研究调查中得以证明,但是在英语教数理课题上,关键问题是在于政治本身,因此想要以数据举证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困难的。纳德拉惹博士的论文题目是《数理科教学的政治化:英语、母语教育及多元文化主义》。 

回教党中委卡立沙末在演讲中表示,英语教数理打击了马来语要成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语和现代化语言的发展,而只能沦为坊间用语。他也表示,他从未想象过马来社会必须像华裔或印裔同胞一样,必须为自己的母语教育发展作出争取。卡立沙末认为,解决有关英语教数理课题不仅局限于公布有关数据、学者的报告或发表意见,而是国人对未来要打造的社会拥有清晰的愿景和概念,若国民无法对课题有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国家又有何前景可言?


3. 此外,当天也进行了“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推介礼,联办团体共同呼吁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明信片签名运动,以向首相传达各族人民要求政府恢复各源流小学以母语教数理科的心声。与此同时,董总行政部及教总秘书处也成立了“2007年反对数理英化工作小组”,以协助各州董联会举行 “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签名运动推介礼。 

4. “还我母语教育”明信片签名运动从2007年7月8日开始进行,一直到10月8日才结束,为期三个月。由于反应热烈,明信片的数量从原有计划的5万张增印至20万张。这项签名运动获得各地热爱母语教育的各族人士的积极响应,并成功回收超过10万张明信片。

5. 11个发起团体于2007年11月2日,致函首相阿都拉巴达威,要求于11月15日针对英语教数理课题与首相交流,并提呈“还我母语教育:恢复以母语作为各源流小学数理科的教学和考试媒介语”和移交所回收的明信片。由于没有得到首相的答复,11个发起团体于2007年11月15日再次召开会议,并议决再度致函首相阿都拉巴达威,要求于11月27日针对英语教数理课题与首相交流。同时,会议也议决,若首相仍然没有回应,各族文教团体领导层将按照原定计划前往首相署呈交有关明信片和备忘录。 2007年11月27日,虽然没有得到首相的答复,11个各族文教团体约30人按照原定计划,前往首相署向首相提呈上述备忘录和明信片,并由首相机要秘书阿米鲁丁代表首相接领。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