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南洋商报》教育视窗 2011-07-25 作者: 琼琼
http://www.nanyang.com.my/node/370834?tid=490

某中学纪律主任鞭打与掌掴13名中学生,从报章刊登的图片看见有关学生伤痕累累,真是惨不忍睹。

我认为,过分体罚就是虐待!

曾经看过一些学生在炎热的阳光下,被老师处罚在操场上"青蛙跳"、用木条狠打手心、用藤条抽打屁股等。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如此被体罚,当然前来学校兴师问罪啦,可是有关老师却毫无悔改之意,反而很嚣张的说:"我最怕别人不告我的啦! "
与时俱进提升教育意义

由以上的个案来看,时下师生的关系相当疏离,老师已经沦落成为教书匠,根本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与精神。现代教师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局限于"粉笔与藤条"教学,必须配合代需求,转换新角色,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教师怎样才能从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解放出来,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素养的提高,是教改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使之对课改有个明确的目标。

二、步出备课方式的误区,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教案的编写上,往往只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教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备课方式应该改变。

首先,备课要有一定的格式但应避免格式化。其次,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最后,应重视写教后笔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教师的个性化价值重要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目的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要面向每个学生,顾及个体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

五、注意正确的评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以支持

正确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好的课堂,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它新颖的设计,而是教师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给课堂带来了积极的热烈的气氛。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呵护童真童趣,达到爱心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教改中的角色转换,必须做到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切记,体罚绝对不是唯一的教育法!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