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总于今年5月至9月期间对国内微型华小展开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的工作,希望通过各相关资料的呈现,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及关注这些华小所面对的问题和发展概况。同时,也可作为各个相关单位和团体在协助微型华小发展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根据教育部截至今年1月31日的统计,全国共有1,291所华小,其中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少于150人)占了540所(41.8%,表1)。

表(1)各州华小和微型华小的统计数据
州属 华小
数目

微型华小
数目

微型华小
百分比

霹 雳 186 91 48.9
雪兰莪 108 19 17.6
彭 亨 75 37 49.3
吉兰丹 14 2 14.3
柔 佛 214 91 42.5
吉 打 90 45 50.0
纳 闽 2 0 0
马六甲 65 26 40.0
森美兰 82 47 57.3
槟 城 90 22 24.4
玻璃市 10 4 40.0
登嘉楼 10 5 50.0
吉隆坡 41 2 4.9
沙 巴 83 30 36.1
砂拉越 221 119 53.8
总 数 1,291 540 41.8
资料来源:教总整理自教育部统计数据

共有396所微型华小把问卷寄回(占全国微型华小总数的73.3%),因此,《教总微型华小调查报告》是针对这396所微型华小的回馈来作出分析,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微型华小的实况。

教总《微型华小调查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即(一)微型华小经费问题,(二)微型华小师资情况,(三)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概况,以及(四)微型华小迁校概况。

【一】微型华小经费问题

微型华小经费问题包括了维修校舍以及支付水电费等常年开销的问题。

综合各微型华小的资料,经整理和分析后,在396所寄回问卷的微型华小当中,有252所微型华小面对以下的问题:

  • 校舍处于危楼状况
12所(4.8%)
  • 校舍面对白蚁侵蚀问题
27所(10.7%)
  • 校舍破烂、陈旧、需要维修或翻新
96所(38.1%)
  • 校舍被白蚁侵蚀
  • 校舍破烂、陈旧、需要维修或翻新
36所(14.3%)
  • 其他问题(软硬体设施不足、校舍不敷应用等问题)
40所(15.9%)
  • 校舍被白蚁侵蚀
  • 校舍破烂、陈旧、需要维修或翻新
  • 其他问题(硬体设施、校舍不敷应用等问题)
17所(6.7%)
  • 校舍破烂、陈旧、需要维修或翻新
  • 其他问题(软硬体设施、校舍不敷应用等问题)
24所(9.5%)
总数 252(100 %)

共有12所微型华小表示校舍处于危楼的状况,急需进行维修。此外,也有27所微型华小表示校舍面对白蚁侵蚀的问题,这些华小被白蚁侵蚀的程度都不一样,轻微者可能只有校舍少许部份,例如木门或窗框被白蚁蛀蚀而必须进行普通的维修或防范工作;情况较严重的华小则必须展开校舍重建工作。

与此同时,共有96所华小表示面对校舍破烂和陈旧的问题,而必须进行维修或翻新,当中的问题包括了电线残旧、屋顶漏水、厕所不符合卫生标准、校舍面对地陷危机等问题。此外,也有26华小同时面对白蚁侵蚀以及校舍破烂和陈旧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40所微型华小面对校舍软硬体设施不足,以及校舍不敷应用问题,例如没有生活技能室、科学室、教师宿舍,以及教职员办公室太过狭窄等。此外,有17所微型华小表示除了面对校舍软硬体设施不足,以及校舍不敷应用的问题之外,同时也面对白蚁蛀蚀校舍,以及校舍破烂和陈旧的问题。另外,也有24所微型华小面对校舍破烂和陈旧,以及软硬体设施和校舍不敷应用的问题,这些都导致华小校舍问题进一步恶化。

一些微型华小的具体情况如下:

  • 砂拉越古晋水塘路中华公学,该校充作课室用途的建筑物的木板墙和木柱由于年久失修,并受到白蚁蛀蚀,已经变得破烂不堪,随时会带来危险。此外,该校的洋灰地面也因地陷而严重龟裂,时常发生学生被绊倒的事件。
  • 位于彭亨立卑县的美拿华小因充作课室用途的校舍历经风吹雨打,已陈旧破烂,再加上严重被白蚁蛀蚀,已经不适合用来作教学用途,唯有改作储藏室。
  • 砂拉越马都中华华小则因校舍陈旧,再加上淹水的问题,造成学校的墙壁和地板都因水灾而出现腐坏的现象。学校屋顶瓦片也因有数十年之久没有维修,导致逢雨必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日常作业。此外,水灾问题也造成马都中华华小的土地松软,并导致地陷的问题。

保守估计,上述252所微型华小一共需要4千860万令吉的经费,以进行维修、提升或重建校舍等工程。在资料收集期间,当中有一些华小已经获得拨款,例如在今年5月举行的砂拉越诗巫国席补选,首相拨款1000万令吉予诗巫区内的华小。

此外,一些微型华小也表示,虽然过去都曾经得到教育部拨款进行维修,但基于款项有限,而无法全面解决学校校舍的问题。以吉打瓜拉尼浪高华华小为例,该校虽然在2009年获得教育部拨款15万令吉增建新课室,但这笔款项却不够解决学校面对校舍不敷应用,以及遭白蚁蛀蚀的问题。因此,该校董家教三机构必须在今年7月举行筹款,以筹募25万令吉作为维修校舍的用途。

与此同时,虽然有一些华小校舍的维修工程已被列入大马计划,但有关当局却迟迟没有进行维修工程,例如作为全津的马六甲巴力吉利令华小的维修工程被列入第八大马计划(2000-2005年),但维修工程却一再被拖延。此外,校舍维修工程被列入第九大马计划(2006-2010年)的马六甲打坡南宁华小也面对维修工程迟迟没有展开的问题,该校目前正面对校舍不足的问题,例如没有生活技能室,而且学校篮球场也已经不适合作为学生进行运动的场地。事实上,这两所微型华小已在去年被马六甲工程局列为高风险的建筑物,尽管如此,有关学校建筑物的安全结构仍然没有得到当局应有的关注,包括没有即时进行维修校舍。

事实上,一旦发现学校建筑物出现问题时,校方就会在第一时间呈上报告给州教育局和教育部,以要求当局关注,并提供拨款进行维修,确保师生安全不受威胁。无论如何,有84所微型华小表示,他们所提出的申请石沉大海,更严重的是,一些学校更是被通知由于是属于半津贴学校,因此教育部没有提供拨款,必须由校方自行负责。

此外,也有微型华小申诉被列为半津贴学校,以致没有获得拨款购买学生桌椅。一些学校甚至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方只能趁其他学校获得拨款购买新桌椅时,使用他们所丢弃的桌椅。

除了面对没有拨款维修校舍的问题之外,行政拨款不足以缴付水电费等常年开销也是微型华小所面对的问题。在396所微型华小当中,有126所微型华小(31.8%)表示因行政拨款不足,以致校方必须自行负责缴付水电费等常年开销。据统计,这些华小目前所必须承担的水电费数额高达约36万令吉左右。据了解,一些微型华小因没有能力缴付电费,而被迫拖欠电费。这些微型华小都希望教育部不分全津或半津学校,承担所有源流学校的电费,进而减轻学校行政开销的负担。

【二】微型华小师资情况

根据396所寄回问卷的微型华小师资数据显示,这些微型华小目前共有551位临教,一些微型华小的临教人数甚至是占了学校师资总人数的一半。此外,这些微型华小目前还有121个师资空缺有待填补,在在显示微型华小面对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

由于缺乏老师,这造成校方面对很大的困扰。教育部目前是根据每班1.5名教师的措施来分配教师(教育部已在六年级落实每班1.7名教师,并逐年在各个年级推行这项措施)。根据校方的反映,由于教育局或教育部经常有种种的课程或会议要老师和校长出席,这使到老师必须兼顾其他老师的节数,造成工作量大大增加,感到不胜负荷。

位于郊区或偏远地区的微型华小也表示,年轻华裔人口外流,造成学校很难聘请到华裔临教,以致被迫聘请非华裔来当临教。此外,也有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的微型华小表示,虽然当局安排合格老师前来执教,但由于学校地点位置偏远和不方便,因此一些被派来执教的老师在报到后,就用种种方法,包括政治管道申请调职,这使到校方感到百般无奈。

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微型华小都希望教育部可以关注偏远地区华小师资不足的困境,包括增派足够的合格华文老师,或是录取符合条件的临教进入假期师训班,以彻底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困境。

【三】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概况

表(2)显示国内97所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分布情况。资料显示,共有97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于30人,其中少于10人的有13所,学生人数介于10-19人的华小有41所,以及43所华小学生人数介于20-29人。

表(2)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数目
州属 学生人数 总数
< 10人 10-19人 20-29人
柔佛 2 9 11 22
砂拉越 1 11 8 20
霹雳 2 8 7 17
吉打 1 2 7 10
森美兰 3 4 0 7
彭亨 1 3 4 8
雪兰莪 1 1 2 4
沙巴 1 2 2 5
马六甲 0 0 2 2
槟城 1 0 0 1
登嘉楼 0 1 0 1
总数 13 41 43 97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截至2010年8月)

13所学生人数少于10人的华小分别是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沙巴保佛启华华小、霹雳大直弄益华华小、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森美兰丹那美拉东华华小、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槟城明德华小正校、雪兰莪福隆港华小、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柔佛居銮道文华小、吉打铅县培英华小,以及彭亨文冬竞智华小(表3)。

表(3)13所学生人数少于10人的华小概况
学校 学生人数 概况
  • 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
6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沙巴保佛启华华小
7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霹雳大直弄益华华小
4 申请迁校。
  • 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
4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
7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森美兰丹那美拉东华华小
2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
7 申请迁校。
  • 槟城明德华小正校
9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雪兰莪福隆港华小
6 没有迁校计划。
  • 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
5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柔佛居銮道文华小
3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彭亨文冬竞智华小
5 已经获得批准搬迁。
  • 吉打铅县培英华小
8 没有迁校计划。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综合各校的情况,造成这些华小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了:

  • 学校的地点,例如坐落在园丘、村落、内陆地区等;
  • 当地缺乏就业机会;
  • 年轻人外流;
  • 附近还有其他华小,分散了学生来源。

一般上,若有固定的新生来源,这些微型华小基本上不会面临关闭的危机。此外,一些华小更是因为非华裔生的报读,才逃过自动关闭的命运。在没有新生来源的困境下,这些华小有随时被关闭的危机。其中情况最令人担忧的是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该校目前正积极申请迁校,因为若继续出现没有新生报读的情况,这所位于海岛上的华小可能将于2012年关闭。事实上,在今年新学年,就有两所华小,即柔佛居銮巴罗培智华小以及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在今年停办。

表(4)显示在97所学生人数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当中,有17所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人数远远多过华裔生的人数,其中8所华小甚至只有非华裔生就读。

表(4)非华裔学生占大多数的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少于30人)
校名 2010年学生人数 备注
华裔 非华裔 总数
  • 沙巴保佛启华华小
0 7 7  
  • 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
0 4 4  
  • 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
2* 5 7 *皆为华印混儿。
  • 森美兰丹那美拉东华华小
0 2 2  
  • 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
3* 4 7 *皆为华印混儿。
  • 森美兰巴力丁宜新村华小
0 16 16  
  • 柔佛居銮道文华小
0 3 3  
  • 彭亨文冬竞智华小
0 5 5  
  • 彭亨北根港口育华华小
2 14 16  
  • 彭亨金马梳华小
1 14 15  
  • 柔佛隆旺培才华小
3 16 19  
  • 砂拉越加拿逸闽粤华小
4 16 20  
  • 砂拉越诗巫崇文华小
4 16 20  
  • 雪兰莪武吉丁雅华小
2 21 23  
  • 彭亨双溪加旺华小
4 24 28  
  • 吉打华玲巴林园培智华小
5* 17 22 *其中2位是华印混血儿,1位是华巫混血儿。
  • 霹雳仁丹公立华小
2 20 22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对华小校长和老师来说,学校非华裔学生占大多数,将使到老师在教学上面对一定的困难,因为华语并不是非华裔生的母语,而且往往很多时候非华裔生只是在学校才有机会使用华语,回到家后就以各自的语言来沟通,这使到他们对华语的掌握能力不强。虽然如此,华小校长和老师还是不辞艰辛,努力扮演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务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此外,虽然许多华小是以非华裔学生占大多数,但是华小董家教三机构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学校的发展,他们非常关心学校,出钱出力,尽最大能力来改善学校的软硬体设备,以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上,华人社会都是无私付出,并不会因为肤色问题,而有所保留,这可说是政府当局在办学上所必须学习的精神,以公平对待各个族群的母语教育。

【四】微型华小搬迁概况

搬迁微型华小往往是很多华小董家教或地方上华社所采取的“保校”行动,一方面是为有感于先贤创校不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现有的国家教育政策里,新华小很难获得政府批准兴建,因此,华社唯有选择以“一校换一校”的方式,把没有学生来源的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以确保华小的数目不会减少。因此,一旦学校已确定没有学生就读,或不影响当地居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很多时候有关学校的董家教或地方上的华社就会选择把学校搬迁到没有华小或急需增建华小的华裔人口密集区,以让更多华裔子弟有机会进华小。

据调查,目前已经获得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共有 18 所(表5),其中包括3所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的华小。这三所华小分别是霹雳务边培民华小、柔佛居銮巴罗培智华小,以及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

霹雳务边培民华小早已在2003年停办,并于2004年大选获得批准搬迁,惟迁校计划至今未有进一步的发展。居銮巴罗培智华小则在今年新学年停办,该校已经在2008年大选获得批准搬迁。居銮巴罗培智华小新校址位于新山乌鲁地南烈光镇,并于近期获得政府拨款三百万令吉作为兴建新校舍的经费。培智华小新校舍预期将在2012年启用。古晋峇哥中华公学同样也在今年新学年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该校董事会目前正积极处理学校搬迁的事宜,以确保峇哥中华公学得以重新启用。

表(5)目前已经获得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名单和概况
校名 学生
人数
获准
迁校年份
目前概况
1 槟城明德华小正校 9 1999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到威省大山脚。新校舍虽然曾于2008年2月进行动土礼,但过后却没有进展。
2 柔佛居銮拉央道文华小 3 2004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至新山丽宁镇。
  • 新校舍在兴建中,将于明年新学年启用。
3 霹雳乌鲁十八丁联合华小 4 2004年大选
  • 校地已批准,但还未动工兴建。
4 沙巴保佛启华华小 7 2004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至亚庇。
  • 校地已批准,但还未动工兴建。
5 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 5 2004年大选
  • 董家教目前计划自行购买校地来建校。
6 霹雳永宁华小 108 2007年2月
  • 在兴建中,预期2011年启用。
  • 董家教正积极筹募建校经费。
7 森美兰峇都依淡华小 7 2007年2月
  • 校地问题还未解决。
8 雪兰莪武吉丁雅华小 23 2008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至武吉布仑东。
  • 新校舍在兴建中,将于明年新学年启用。
9 马六甲培风华小一校 73 2008年大选
  • 在兴建中。
10 雪兰莪巴生港口务德华小 40 2008年大选
  • 已有校地,但还未动工兴建。
11 雪兰莪呀吃18里中华华小 40 2008年大选
  • 已有校地,但还未动工兴建。
12 吉隆坡乐圣华小 111 2008年大选
  • 已有校地,但还未动工兴建。
13 森美兰丹那美拉东华华小 2 2008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到芙蓉新镇,于2010年7月进行动土礼。
  • 新校舍预期2012年启用。
14 彭亨文冬竞智华小 5 2008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到雪兰莪蒲种,
  • 已有校地,但还未动工兴建。
15 砂拉越马鲁帝侨南华小 6 2008年12月
  • 获得批准搬迁到美里,
  • 董事部筹建中。
16 霹雳务边培民华小 0 2004年大选
  • 未有进展。
17 柔佛居銮巴罗培智华小 0 2008年大选
  • 获得批准搬迁到新山。
  • 已有校地,但还未动工兴建。
18 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 0 -
  • 在申请迁校。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 (截至2010年10月31日的进展)

除了上述18所微型华小已经获得政府批准搬迁之外,据调查,也有多所微型华小因面对学生来源困境,而计划搬迁到有需要华小的地区。这些华小包括了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吉打华玲县巴林园培智华小、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彭亨北根育华华小,以及沙巴马拉冒联华华小。

彭亨北根育华华小已经自2003年开始展开迁校计划,通过种种管道,包括寻求马华公会国州议员的协助,以争取教育部的批准迁校,但是至今都没有下文。与此同时,据报道,森美兰利民济礼仁园华小也计划越州搬迁到柔佛州古来,以让学校不会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

此外,除了面对学生人数来源减少的问题,也有微型华小面对校园环境不理想,因此计划搬迁,其中包括柔佛笨珍文律乐育华小四校,该校目前只有12名学生,学校位于村落,华裔人口纷纷迁移到城镇,造成学生人数减少。此外,由于该校校地面积只有3/4 依格,软硬体设备不理想,再加上学校的旁边就是养鸡场,校园环境欠缺卫生,因此董家教已经着手进行迁校计划。

【五】结语

因地理环境因素、地方上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迁移的关系,因此,各源流小学都有微型学校的存在。事实上,教育部也非常关注微型学校所面对的问题,例如教育部于2007年1月公布的《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中提到,有90%的微型学校都非常残旧和面对拨款不足、缺乏基本设施和师资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会给予微型学校各方面的援助,例如增加微型学校的拨款,以作为缩短城乡教育鸿沟的其中一项努力。

教育部关注微型学校,并提出了种种改善微型学校设施及教育水平的方案,例如提升微型学校的硬体设施、设立教师宿舍等等的措施是值得欢迎的。无论如何,国家教育政策以单元化教育为导向,并在强化国小的政策下,华小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 ,因此,微型华小所面对的挑战和困境更是严峻,而必须获得全体华社的关注,以促使教育部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微型华小所面对的种种问题。

事实上,综合各微型华小的资料显示,从申请拨款进行维修,到师资不足问题,以及申请迁校等,微型华小面对的问题可说是罄竹难书。以申请拨款进行维修来说,有关当局不但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给予拨款,反而还以全津和半津学校之分来推诿所应负起的责任,甚至半津华小还被迫自行解决没有桌椅和行政费不足以缴付水电费的问题。政府虽然在《第十大马计划》(2011-2015年)下拨款7000万令吉作为半津华小的维修和提升校舍经费,同时也在每个月提供最高2000令吉的水电费津贴给半津学校,但这种没有根据实际需求,而以全津和半津之分来提供拨款的做法是极不合理的,因为剥夺了半津学校可享有国家教育资源的权利。

此外,微型华小的搬迁也面对当局设下不合理的迁校条件的阻难,其中包括了有关学校的董事会和家教协会必须负责建校及自寻迁校的土地,而且有关的校地必须不是政府学校保留地,这些迁校条件不但苛刻,也极不公平和不合理,完全否定了华小作为国家教育一环的地位。尽管当中有一些微型华小成功获得政府保留地建校,也获得政府拨款,但都是在华社不断的争取,以及华基执政党的配合和协助下才争取到的成果,绝对不是理所当然的。

整体而言,微型华小所面对的问题,恰恰反映了政府不公平不合理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就当前的局势而言,经过数十年的争取,虽然政府在一些教育措施的执行上偶有放宽,例如从1999年至2008年期间,政府一共批准了兴建15所新华小,以及75所华小迁校,比起八、九十年代新增建或搬迁华小的数目多了,但这不表示政府对华小开明了,因为事实上,政府并没有放弃自独立以来所推行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因此,唯有从根源着手,即废除原来充斥单元化思维的国家教育政策,重新制定一个以多元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国家教育政策,以符合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语文的国情,并公平发展各族群的母语教育,才是根本解决华教目前面对种种问题的唯一途径。

与此同时,教总吁请华小在向教育部申请拨款进行维修校舍时,也把相关申请资料副本交给教总,以便进行跟进工作,确保当局拨出足够的款项供华小进行校舍维修工作,进而使到华小健全发展。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