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总针对教育部副部长拿督诺奥玛于2006年9月20日在国会下议院2007年财政预算案辩论代表教育部总结时表示,教育部不会在第9大马计划下增建华小和淡小,但会拨出1亿4830万令吉给175所华小及5610万令吉给63所淡小,作为扩建校舍、维修和提升设备用途,同时教育部的政策是强化国小,并且强调目前的教育制度是以《1956年拉萨报告书》、《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1979年内阁教育报告书》(马哈迪报告书)和《1996年教育法令》为依据的谈话,发表文告如下:
- 要求公平合理发展各源流学校
董教总重申,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和多元宗教信仰,由各族共同组建的国家。事实上,各源流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此外,由联合国发布的多份国际宣言和公约,都肯定接受母语教育是人类的基本人权。语文、文化与教育的多元主义和宽容原则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基本原则。 董教总认为,政府必须正视和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调整自《1956年拉萨报告书》到《1996年教育法令》下所推行的不公平、不合理及不合时宜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和措施,改以公平合理的多元化教育政策和措施,对待我国各族母语教育的发展,发挥多元民族社会的竞争优势。
有鉴于此,政府必须俯顺各民族的意愿,合理的发展各源流学校,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制度化地纳入国家5年发展计划(大马计划)。
- 华小和淡小长期被边缘化
董教总对政府于今年公布的第9大马计划(2006年-2010年)和2007年财政预算案,继续实行长期以来只着重发展国小、限制与压制华小和淡小发展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和措施,表达强烈不满。
事实上,从政府公布的各源流小学在第6至第9大马计划下所获分配的发展拨款来看,就说明政府只着重发展国小,长期边缘化华小和淡小(请参阅表1)。此外,根据1981-2005年的第4至第8大马计划的实际经验显示,政府在每个大马计划都会增建大约200至300多所小学(请参阅表2),但是所增建的小学绝大部分都是国小,漠视了增建华小和淡小的需求。政府在第9大马计划下只宣布增建180所小学,从早前的避而不谈是否增建华小和淡小,到目前教育部首次公开表示不增建华小和淡小。此外,从1970至2006年,估计全国增加近2900所国小(包括被改为国小的前英小),而这期间的华小增加近20万名学生,但却减少了58所华小,而淡小也减少134所(请参阅表3)。
这种种事实已清楚显示,政府这几十年来都在落实单元化教育政策,通过各个大马计划和每年财政预算案极力发展国小,限制及压制华小和淡小的发展。
- 要求在第9大马计划和每年财政预算案下制度化增建134所华小
董教总近年根据政府的各种报告和资料,展开增建华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示,估计目前雪隆巴生河流域、柔佛州新山县和槟州总共缺乏134所华小(请参阅表4)。
董教总认为,如果政府没有制度化的主动拨款拨地增建华小,而是按过去平均每4年举行的全国大选时,才基于权宜之计宣布增建几所华小,从1999年全国大选至2006年的7年期间内只完成增建和启用5所新华小,那么估计约须188年后([134/5]x7=188年)或再举行多47次全国大选,才能够完成兴建目前所严重缺乏的134所华小。与此同时,在这188年内因人口增加而需要增建的华小,则又需要等到下一个至少188年才能建成了。有鉴于此,政府必须体现诚意,采取具体行动拨出16亿800万令吉和836英亩学校保留地以增建134所华小,平均每所小学建校经费为1千200万令吉,即在财政预算案中,平均每年拨出3亿2千160万令吉以增建27所华小。
董教总认为,教育部副部长拿督诺奥玛宣布在第9大马计划下不增建华小和淡小,已违反了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于2006年4月27日在国会下议院表示要按需求增建华小的诺言。董教总吁请国阵华基政党包括马华、民政党、人联党、沙巴进步党、沙巴自由民主党等,必须对教育部宣布不增建华小和淡小表明明确的立场。
| 大马计划 |
事项 |
国小 |
华小 |
淡小 |
总数 |
|
第6大马计划 |
拨款(RM) |
1,133,076,000 |
102,726,000 |
27,042,000 |
1,262,844,000 |
|
|
学生人数 |
1,845,400 |
583,218 |
99,876 |
2,528,494 |
|
|
应得拨款 |
921,623,551 |
291,338,111 |
49,882,338 |
1,262,844,000 |
|
第7大马计划 |
拨款(RM) |
1,027,167,000 |
25,970,000 |
10,902,000 |
1,064,039,000 |
|
|
学生人数 |
2,128,227 |
595,451 |
102,679 |
2,826,357 |
|
|
应得拨款 |
801,221,367 |
224,193,017 |
38,624,616 |
1,064,039,000 |
|
第8大马计划 |
拨款(RM) |
4,708,800,000 |
133,600,000 |
57,600,000 |
4,900,000,000 |
|
|
学生人数 |
2,209,736 |
616,402 |
88,810 |
2,914,948 |
|
|
应得拨款 |
3,714,690,000 |
1,035,860,000 |
149,450,000 |
4,900,000,000 |
|
第9大马计划 |
拨款(RM) |
4,598,120,000 |
174,340,000 |
64,840,000 |
4,837,300,000 |
|
|
学生人数 |
2,298,808 |
636,124 |
100,142 |
3,044,396 |
|
|
应得拨款 |
3,663,839,480 |
1,013,854,230 |
159,606,290 |
4,837,300,000 |
资料来源:董总资讯局整理。
- 第6和第7大马计划的发展拨款源自前教育部长纳吉于1996年11月5日书面回答前马六甲市国会议员林冠英在国会下议院的提问。
- 第8大马计划的发展拨款源自教育部长希山慕丁于2005年3月31日书面回答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在国会下议院的提问。
- 2006年3月31日,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在国会下议院提呈第9大马计划(2006-2010年)时指出,小学发展拨款总额是48亿3千730万令吉,同时将增建180所小学。2006年4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长诺奥马在国会下议院回答丹绒区国会议员曹观友的提问时表示,华小和淡小的拨款分别是1亿7千434万令吉和6千484万令吉。
- 学生人数摘自马来西亚教育部的1991、1996、2001和2006年的统计数字。
| 大马计划(年份) |
国小 |
华小 |
淡小 |
|
1981 |
4,549 |
1,307 |
579 |
|
1986 |
4,809 |
1,290 |
553 |
|
1991 |
5,001 |
1,289 |
543 |
|
1996 |
5,206 |
1,285 |
531 |
|
2001 |
5,466 |
1,285 |
526 |
|
2006 |
5,774 |
1,288 |
523 |
|
第4大马计划 |
+ 260 |
- 17 |
- 26 |
|
第5大马计划 |
+ 192 |
- 01 |
- 10 |
|
第6大马计划 |
+ 205 |
- 04 |
- 12 |
|
第7大马计划 |
+ 260 |
0 |
- 05 |
|
第8大马计划 |
+ 308 |
+ 03 |
- 03 |
|
总数(1981-2006年初) |
+ 1,225 |
- 19 |
- 56 |
马来西亚教育部的1981、1986、1991、1996、2001和2006年统计数字。
表3:1970-2006年全国各源流小学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增减趋势
| 年份 |
国小 |
华小 |
淡小 |
|||
|
学校数量 |
学生人数 |
学校数量 |
学生人数 |
学校数量 |
学生人数 |
|
|
1970 |
4,277 |
1,046,513 |
1,346 |
439,681 |
657 |
79,278 |
|
1980 |
4,519 |
1,353,319 |
1,312 |
581,696 |
583 |
73,958 |
|
1990 |
4,994 |
1,770,004 |
1,290 |
581,082 |
544 |
96,120 |
|
1999 |
5,313 |
2,195,029 |
1,284 |
609,673 |
527 |
91,085 |
|
2000 |
5,379 |
2,216,641 |
1,284 |
622,820 |
526 |
90,280 |
|
2001 |
5,466 |
2,209,736 |
1,285 |
616,402 |
526 |
88,810 |
|
2002 |
5,564 |
2,246,492 |
1,285 |
632,180 |
527 |
90,502 |
|
2003 |
5,655 |
2,265,485 |
1,287 |
636,783 |
528 |
92,699 |
|
2004 |
5,713 |
2,300,093 |
1,288 |
647,647 |
528 |
95,374 |
|
2005 |
5,756 |
2,304,378 |
1,287 |
642,914 |
525 |
97,104 |
|
2006 |
5,774 |
2,298,808 |
1,288 |
636,124 |
523 |
100,142 |
|
1999-2006 |
461 |
103,779 |
+ 4 |
26,451 |
- 4 |
+ 9,057 |
|
1970-2006 |
1,497 |
1,252,295 |
- 58 |
196,443 |
- 134 |
+ 20,864 |
- 马来西亚教育部的1970、1980、1990、1999至2006年统计数字。
备注:
- 1970年的“国小”统计数字包括自1970年起逐年被改为国小的英文小学。1968年,全国有1435所政府资助英小。据此推算,1970至2006年初,估计全国增加约2900多所国小(包括被改为国小的前英小)。
| 地区 |
华裔人口 |
华小需求 |
华小供应 |
尚欠缺的 |
增建华小所需 |
|
雪州鹅唛县 |
140,639 |
19 |
7 |
12 |
90 |
|
雪州八打灵县 |
429,548 |
57 |
18 |
39 |
293 |
|
雪州巴生县 |
209,039 |
28 |
21 |
7 |
53 |
|
雪州乌鲁冷岳县 |
302,414 |
40 |
14 |
26 |
195 |
|
吉隆坡 |
560,153 |
56 |
40 |
16 |
48 |
|
雪隆巴生河流域 |
1,641,793 |
200 |
100 |
100 |
679 |
|
雪隆巴生河流域 |
1,641,793 |
200 |
100 |
100 |
679 |
|
柔州新山县(包括古来) |
430,593 |
57 |
36 |
21 |
105 |
|
槟州(槟岛和威省) |
588,693 |
103 |
90 |
13 |
52 |
|
总数 |
2,661,079 |
360 |
226 |
134 |
8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