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于2014年5月29日在云顶召开2014年第63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35个属会逾百名代表出席本届的会员大会,共商华教大事。大会也一致通过13项提案,包括吁请教育部成立涵盖各族群文教团体,包括专家学者和各源流小学代表的“小学历史课本和课程纲要委员会”,以确保小学历史课程纲要和课本如实反映我国多元的国情,以及符合各源流小学的实际需求。

  1. 吁请教育部成立涵盖各族群文教团体,包括专家学者和各源流小学代表的“小学历史课本和课程纲要委员会”,以便各相关组织和单位能够针对历史科的教学事宜,特别是课本内容和课程纲要进行讨论,以确保小学历史课程纲要和课本如实反映我国多元的国情,以及符合各源流小学的实际需求。

    案由:
    华小四年级历史课本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其内容太过强调一个种族、一种文化和一种宗教的单元思维,这完全不符合我国多元种族、文化和宗教的国情。此外,历史课本内出现了许多与历史知识无关的内容,但一些重要的史实,却又没有列入课本内,这导致历史课本的内容有所缺漏,不够完整。

    有鉴于此,教总吁请教育部成立一个涵盖各族群文教团体,包括专家学者和各源流小学代表的“小学历史课本和课程纲要委员会”,以便各相关组织和单位能够针对历史科的教学事宜,特别是课本内容和课程纲要的问题,一起讨论和交换意见。同时,也必须针对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历史课本进行讨论,以确保不再重覆四年级历史课本的各项问题。
     
  2. 吁请政府检讨和修正《1996年教育法令》,进而制定符合我国多元种族和多元语文国情的教育政策,以明文保障和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

    案由:
    《1957年教育法令》第3条文明确阐明:“联合邦教育政策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为全体人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在以马来文为本邦国语的同时,也维护和扶持非马来语文及文化的发展。”这完全符合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

    但是,这份尊崇多元精神的教育法令却在短短的几年后被强调单元化教育政策的《1961年教育法令》取代,而一直到目前的《1996年教育法令》依然是延续了一贯单元化教育政策的本质,例如《1996年教育法令》的绪论中就阐明,国家教育政策将通过一项“规定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国家教育课程和共同考试的国家教育制度”来加以执行,这是不利非马来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华小和淡小长期面对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事实证明,多元语文学校的存在是我国的优势。有鉴于此,教总吁请政府对《1996年教育法令》进行检讨和修正,以制定体现各族母语教育平等的国家教育法令。
     
  3. 吁请教育部正视民意,针对《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蓝图》不足之处作出纠正,以确保各族群母语教育在国家教育制度下享有平等的待遇,并有效落实教育改革计划,以改善和提升我国整体的教育素质。

    案由:
    虽然政府要通过《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蓝图》来改善当前国家教育素质持续低迷的问题,然而,在对待各族群的母语教育方面,政府却又继续其狭隘的政策,走不出原有单元思维的框框,特别是政府要塑造国小成为全民首选学校的目标,这足以让华社担心华小的发展会被边缘化,不能公平享有国家教育资源。

    《联邦宪法》赋予各族群发展本身母语教育的权利。因此,政府不仅仅有责任保留现有多源流学校的教育制度,维持华小和淡小的地位与特质,更应该把强化华小、国小和淡小列为共同目标,让在各源流小学受教育的各族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国家教育资源,并落实和贯彻均衡发展的素质教育。作为国家今后13年教育发展的路线图,《教育发展蓝图》不应一层不变,而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作出改善。因此,教总吁请教育部正视民意,对《教育发展蓝图》不足之处作出纠正,以符合各个民族对母语教育的要求,并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
     
  4. 华小师资问题
    4.1吁请教育部和华教团体密切配合,包括继续召开“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圆桌会议,以根据华小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华小师资培训计划,全面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4.2吁请教育部改善师资调派的作业方式和效率,以确保师范学院的毕业学员在毕业后,马上获得调派到学校执教,而不是赋闲在家空等待,造成资源的浪费,并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

    4.3吁请教育部发出足够的华小临教配额,让学校在出现教师空缺时,马上在第一时间聘请临教来填补,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


    案由:
    近年来,在华教团体的努力争取,以及华裔副教育部长的配合下,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有逐步获得改善的情况。制度化的师资培训是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的源头,因此,教育部必须正视华小在师资方面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并通过“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圆桌会议与华教团体认真探讨和研究,以拟定妥善的方案,彻底解决困扰华小已久的师资短缺问题。

    与此同时,这一两年来,都一再发生师范学院毕业生完成课程后,教育部没有马上分派他们到学校执教的问题,导致这些教育生力军赋闲在家空等待,不但是浪费公帑和人力资源,更是对学校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校务工作的进行。教育部培训老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老师到学校执教,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各部门应该一早就做好规划的工作,一旦师训学员毕业后,就马上处理委派这些师训毕业生到学校执教的事宜。

    教总强调,教育部的责任是提供足够的师资给学校,以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因此,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教育部必须提供足够的临教配额给学校, 让校方可以在第一时间聘请临教来填补师资空缺,而不是由董家教自行承担聘。
     
  5. 华小建校和迁校
    5.1吁请教育部根据人口的结构和社区的需求,制度化兴建各源流小学,包括在华裔人口密集区,拨地拨款兴建足够的华小,以解决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5.2吁请教育部制定一个完善和透明的微型学校迁校机制,包括必须由政府拨地拨款,以确保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搬迁计划可以顺利进行。

    案由:
    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华裔人口密集区如雪兰莪州蒲种严重缺乏华小,当地的华团和政党都已经向政府提出建校的要求,但却得不到政府的批准。华小作为政府学校的一环,兴建足够的华小来迎合家长的需求,本来就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教育部必须设立各源流学校统一的建校制度,在华裔人口密集区拨地拨款兴建华小。

    由于政府没有兴建足够的华小,因此,华社被迫以搬迁微型华小的方式来换取在华裔人口密集区增建华小。一直以来,搬迁微型华小都没有被纳入政府的教育政策,当局只是选择性的根据政治需求来处理微型华小迁校事宜,完全没有一套完整的迁校机制。教育部在《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蓝图》中把搬迁微型学校列为其中一项解决微型学校问题的建议,不过,教育部没有列出搬迁微型学校的机制,因此,华社都对此建议存有许多疑虑,不清楚当局的真正用意。教总表示,既然教育部提出了搬迁微型学校的建议,那就必须制定和公布一个完善和透明的迁校机制,包括必须由政府拨地拨款,以确保各源流微型学校的搬迁计划可以顺利进行。
     
  6. 吁请政府取消“政府学校”(sekolah kerajaan)和“政府资助学校”(sekolah bantuan kerajaan)的分类,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并给予所有学校公平合理的发展拨款,包括采取统一的“中央拨款制度”来支付所有学校的水电费,以确保所有学校都公平享有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

    案由:
    教总坚决反对教育部以校地拥有权来把学校分为“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的做法,因为这造成“政府资助学校”不能和“政府学校”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例如教育部通过中央付款制度(Sistem Bayaran Pukal)来支付“政府学校”的所有水电费,但“政府资助学校”却不享有这项教育措施的福利。因此,我们吁请政府取消以校地拥有权来区分“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以让所有学校都能够公平分享国家教育资源,进而全面促进国家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无论是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同样都肩负着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使命,因此,公平发展和对待所有学校是政府所责无旁贷的。
     
  7. 中学华文科
    7.1吁请教育部正视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科考获A+百分比偏低的问题,找出其中的症结,并加以改善,以提升学生的华文程度。同时,也吁请教育部检讨 华文科的评分标准,并公布评分的详情,以公平对待华文科考生。

    7.2吁请教育部明文规定把国中华文科纳入学校正课,并安排足够的华文师资,以利华文科的教学。

    7.3吁请教育部保留各州华文科助理厅长的职位,专司处理州内中小学华文科的教学及相关事务,以保障华文科的地位和发展。

    案由:
    近这几年来,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科考获A+的巴仙率特别偏低的问题都引起华社的关注。根据全国2010年-2013年SPM华文科的考生人数和成绩来看(表1),考生在华文科考获A+的成绩确实是非常偏低。事实上,就连华文老师也对此感到费解,因为根据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很多学生应该都可以考获A+的成绩,但成绩公布后,却往往出乎意料。教总认为,这个问题若不加以解决,最终将导致学生不敢选考华文,以免影响整体的成绩。基于此,教总吁请教育部公布华文科的评分详情,以消除华社的疑点。教总认为,如果是评分标准出现问题,就必须马上检讨有关的制度,并加以纠正,以公平对待华文科考生。若是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应该让有关各造包括老师和学生了解实况,并通过适当的管道加以解决,进而鼓励更多学生报考华文科。

    (表1)2010年-2013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科考获A+的巴仙率
    年份 考生人数 考获A+的巴仙率
    2010 51572 0.30
    2011 50084 1.23
    2012 50279 1.04
    2013 48781 0.63

    与此同时,国民中学华文班是华小华裔毕业生升上国中修读华文的唯一管道,每个星期获分配3节华文课。无论如何,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把三节华文课纳入正课,因此,国民中学华文课各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有一些中学的三节华文课都编排在课外时间,这对学生学习华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总吁请教育部明文规定把三节华文课纳入正课,并安排足够的师资,确保学生可以在正课的时间内上华文课,以利华文科的教学。

    今年4月,槟城州发生了州华文科助理厅长(即华文科督学)曾小平被调派至中学担任副校长一职后,教育局没有委任新的华文科助理厅长,反而指派数理科助理厅长(具有华文资格)同时兼顾州内华文科事项,此举引起了华社的不满。后来在教育总监的指示下,州教育局又把曾小平调回担任州华文科助理厅长,暂时平息了争论。无论如何,槟城州教育局此举引发华文科助理厅长存废的隐忧。教总表示,自教育部于2000年在各州委任华文科助理厅长以来,国中华文班的情况逐步获得改善,这是可喜的现象。因此,教育部必须保留州华文科助理厅长的职位,以专司处理州内中小学华文科事务,以保障华文科的地位和发展。
     
  8. 中学华文师资
    8.1吁请教育部尽快把逾百位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系毕业学员调派到中学执教,以缓和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8.2吁请教育部重新开办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课程,录取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中文系毕业生进入师训课程,以接受培训成为中学华文老师,进而解决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案由:
    保守估计,国民型中学和国中目前至少有约300个华文师资空缺亟需填补,以确保国民型中学华文课的教学,以及国中华文班的开办得以顺利进行。然而,目前国内有逾百位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系毕业学员于2013年年初和年中毕业至今,还未获得教育部调派到中学执教,唯有继续的等待。这些中学准中文教师已经通过教育服务委员会的面试,因此,教总促请教育部马上采取行动,安排这些老师前往中学执教华文,以免中学华文师资短缺问题继续恶化。

    此外,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目前教育部所培训的中学华文师资肯定无法满足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对华文师资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现有的华文教师陆续退休或升级为行政人员后,可以预见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将日益恶化。教总吁请教育部根据实际的需求培训中学华文师资,包括重新开办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课程,录取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中文系毕业生进入师训课程,以接受培训成为中学华文老师,并一劳永逸解决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9. 国民型的中学
    9.1吁请政府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恢复“国民型中学”(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SMJK)的学校名称,以保障改制中学的合法地位。

    9.2吁请政府正视国民型中学的问题,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包括必须承担国民型中学的全部发展经费;根据需要增建更多国民型中学,以及正副校长必须具有华文资格。

    案由:
    《1996年教育法令》实施后,所有的政府中学都被统称为国民中学,而没有国民型中学。这其实是华社不认同的,因为国民型中学仍然有其特征,和一般国民中学有很大的差异,当中就包括设有董事会,华文为必修必考科,以及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华小等。因此,教总吁请政府修订《1996年教育法令》,恢复“国民型中学”(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SMJK)的学校名称,以保障改制中学的法律地位,确保国民型中学的特征获得保留和享有应有的权益。

    种种的问题显示国民型中学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以拨款来说,《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后,政府大肆宣传华文中学接受改制的好处,包括改制后董事部不必为经费操心。但事实上,政府没有给予这些国民型中学足够的发展经费,校方还是需要为筹款建校而奔波,甚至面对行政拨款不足缴付水电费等开销的问题,而必须自行解决。

    此外,国民型中学也一再面对教育部调派不谙华文者来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的问题,而引起华社的极度不满。因此,教育部必须正视国民型中学的问题,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包括政府必须承担国民型中学的全部发展经费开销、根据需要增建更多国民型中学,以及正副校长必须具有华文资格等等。
     
  10. 华文独中
    10.1吁请政府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以明文保障华文独中的发展和地位,包括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和采用统考课程办学。

    10.2吁请政府承认华文独中统考证书,并作为进入国立大专学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格之一。

    10.3吁请政府批准华社申请兴建独中的要求,并给予独中固定的拨款,以满足华裔子弟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案由:
    华文独中的课本是参考教育部的课程纲要来拟定,涵盖了教育部所规定的内容范畴,而且马来文和英文也被列为必修必考科。此外,除了报考独中统考,许多独中生也同时报考政府主办的公共考试,而且也考获了不错的成绩,这足以说明独中教育的成功,并符合国家教育的基本需求。事实上,正副首相及国家其他领导人也一再公开肯定华文独中是国家的资产,并赞扬华文独中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做了许多贡献。

    有鉴于此,政府应给予华文独中全面的支持,并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以承认独中的地位,包括接受独中统考文凭作为进入国立大专学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格之一;批准华社申请兴建独中的要求;以及给予独中固定的拨款,以满足华裔子弟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11. 坚决反对马大中文系降格,以免影响马大中文系在社会和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并促请马大当局保留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文系。

    案由
    马大中文系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也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内不可或缺的一环。据悉,马来亚大学为整合原有院系,将把中文系的名称改成“中文课程”,引起华社的密切关注,并担心这将导致中文系被降格,进而影响马大中文系在社会和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因此,教总坚决反对马大中文系降格,并吁请马大当局保留和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文系。
     
  12. 吁请首相严正看待极端种族言论和行径日益猖獗的问题,并采取严厉的行动来加以制止,以免国家的安宁和族群间的和谐,继续遭受居心不良者的蓄意破坏。

    案由:
    自505大选以来,国内一再出现许多破环国民团结的极端言论,但是政府却没有采取严厉的行动来对付这些发表种族极端言论的个人和团体,结果使到情况日益恶化。教总认为,如果政府继续默许相关团体或个别人士公开发表煽动和挑畔种族情绪的言论,这不但是在捣毁建国以来,各族群之间和睦共处的和谐环境,同时也是藐视我国的法律,并破坏国家的形象。因此,教总呼吁政府严正看待当前国内极端种族言论日益猖獗的问题,并马上采取严厉的行动来加以制止,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13. 坚决反对伊斯兰刑事法,并促请政府正视我国作为世俗国的事实,站稳立场,明确拒绝任何有关伊斯兰刑事法的推行,以遵行联邦宪法的精神。同时,也吁请伊斯兰党尊重联邦宪法,取消在国会下议院提呈有关在吉兰丹州实施伊斯兰刑事法的私人法案。

    案由:
    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国家,联邦宪法阐明伊斯兰为官方宗教的同时,也明确保障各族群的宗教可以在和平及自由的大环境下发展。此外,宪法也保障所有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而且受到同样的法律保护。因此,伊斯兰党企图落实伊斯兰刑事法的私人方案,已经抵触联邦宪法的精神,而且也对各族人民及宗教的和谐带来严重的伤害。有鉴于此,教总坚决反对伊斯兰刑事法,并促请政府正视我国作为世俗国的事实,明确拒绝任何有关伊斯兰刑事法的推行,以符合联邦宪法的精神。同时,也吁请伊斯兰党尊重联邦宪法,主动取消在国会下议院提呈有关在吉兰丹州实施伊斯兰刑事法的私人法案。

教总会歌

因为明天

联络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地图/谷歌地图
电邮:info@jiaozong.org.my
电话 : 603-87362633 传真 : 603-87360633